瑞安首届最美医务工作者
叶方益:医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用“情”治病十余载
“您感觉怎么样了”“多注意休息”……身着白大褂的叶方益每次查房总是详细询问每位病人的病情,一遍又一遍为患者讲解注意事项。
对于消化科医生来说,为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艰辛难以言表。“很多人都认为这里的工作应该比较轻松。”叶方益说,消化科不同于医院其他科室,患者情况极为复杂。在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的白大褂时常沾满患者的呕吐物和鲜血。
“对医生来说,救死扶伤是我们的职责。”当患者被成功救治,听到他们一声发自内心的“谢谢”,叶方益就觉得十分有意义,“这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肯定”。在工作中,叶方益多次收到患者赠送的锦旗和感谢信。
从业10多年,叶方益认为,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往往需要用“情”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往往和情绪相关,和心理相关,在以往的治疗中,我们往往忽视了患者的心理和情绪问题。”叶方益说。2018年,他接诊了一位老年患者,一直腹泄,几经治疗也不见好转。“由于病痛的折磨,这名患者精神状态十分不好,经常发脾气。”在患者住院期间,叶方益坚持每天同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发病史,帮助其树立治疗的信心。叶方益认为,除了药物治疗,还需多多开导患者的情绪。此外,他还鼓励家属要多开导患者,有助于尽快恢复。经过1个多月中西医结合治疗,这名患者的病情得到极大好转。如今,这对老年夫妇成了叶方益的“铁杆”粉丝,一有不舒服,就习惯上医院去找他。
用“科普”践行医者职责
数十篇医学科普教育文章、数十场健康讲座、连续多年参与院内患者教育,深入社区进行健康宣讲……在业余时间,叶方益还是一位热衷于医学科普工作的医生,他始终认为,很多疾病都是因为不科学的生活习惯引起的,如果能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应该可以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
“幽门螺杆菌胃炎是一种感染(传染)性疾病,传播途径有口口传播,粪口传播等……”在8月底举行的一场市中医院患者教育课堂上,作为主讲人的叶方益就着重介绍了幽门螺杆菌的病症,让更多的患者知道幽门螺杆菌的“真实面貌”。
叶方益常年致力于“以预防为先导”的科学普及工作,将医学知识的普及工作向前推进到“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疾病预防方面。业余时间,叶方益通过发表科普文章、公益健康讲座等,为大众普及预防知识。科学普及工作的受众面广,通过科普,专业领域的医疗健康知识就能让更多的人获知。叶方益说:“一场科普讲座、一篇科普文章,能够救的人数或许远远超过医生在手术台上救治的病人。”
此外,叶方益也是公益事业的践行者。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10余年间累计献血近2000毫升。
说起从医多年的最大感受,叶方益表示,“医生的职责‘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治愈是‘有时’的,不是无限的。医学不能治愈一切疾病,不能治愈每一个病人。”如今,除了救治病人,叶方益还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科普去做公益,让更多人学会用科学知识来维护健康、促进健康。“这已经成为医学工作者的新任务。”叶方益如是说。
个人名片:叶方益,市中医院内科三病区副主任。多年来,他兢兢业业,为数以万计的患者提供门诊、住院以及内镜服务,没有发生一起医疗纠纷以及医疗事故。随着新媒体的普及,他积极参与健康宣教等工作,通过科普文章、健康讲座等方面,为提高大众的健康意识以及正确的养生观念不遗余力。
■记者 陈成成
他是肠胃健康的守护者,探究人类肠胃中的秘密,诊断和治疗人们的肠胃疾病,他就是市中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叶方益。从医10多年的他一直倡导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以消化疾病为例,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功能性疾病是由于心理问题引起或诱发的。”他说,医者,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不仅要医“病”,有时候更要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