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国之先锋”
电影《杨靖宇》:再现14年艰苦抗战
以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为主人公的抗战题材电影《杨靖宇》在9月18日这一特殊的日子里在全国公映。影片由香港导演吕小龙执导,真实再现了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将士同日寇在白山松水间展开殊死战斗的壮烈故事。在长达14年的艰难岁月中,东北抗日联军与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中熔铸成伟大的、英勇不屈的东北抗联精神。
作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之一的杨靖宇将军以一个共产党人的担当,为了国家解放、民族独立献出了年仅35岁的宝贵生命。
抗日英雄杨靖宇
刚毅勇敢誓死不屈
在电影里,日本军官岸谷隆一郎遗书里出现这样一行字:天皇陛下发动这次侵华战争或许是不合适的,中国拥有像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究竟是怎样的一位英雄对日军产生了如此大的震撼力?
杨靖宇在战场上虎虎生风的作战风格,令日军胆寒,于是日寇组织了强大兵力,针对他展开围剿。杨靖宇且战且退,与敌周旋,然而终因叛徒出卖被敌军围困于冰天雪地。寡不敌众的杨靖宇独自与敌激战数日后,弹尽粮绝,宁死不降。
杨靖宇壮烈牺牲时,年仅35岁。他牺牲后,负责围攻的日军头目对他如何能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继续战斗十分好奇,于是下达了一个非常残忍的命令,解剖了杨靖宇的尸体,然而令其震撼的是,杨靖宇的胃里没有一粒粮食,全部是未能消化的树皮、枯草和棉絮。参加解剖的主刀医生、民众医院院长金源大为感慨,在场的日军也都觉得不可思议:中国竟有如此威武不屈之人。
历经4年筹备制作
铭记历史牢记使命
谈及电影拍摄初衷和拍摄过程中的艰辛历程,该片导演吕小龙介绍,为了还原真实历史情节,摄制组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严寒到中国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市、海林市进行拍摄,影片中还增加了雪崩、东北虎等特效场景,历经4年的辛苦制作终于完成。他说,杨靖宇是真正的民族英雄,“不投降、不屈不挠、抗战到底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导演吕小龙曾是一位动作演员,执导拍摄和发行了很多叫好又叫座的功夫电影。谈及《杨靖宇》拍摄初衷,吕小龙一直怀着爱国和民族精神的思想,他说道,现在的年轻人对这段历史的记忆很模糊。我拍摄完成这部戏后到处去学校放给他们看,让他们多多学习杨靖宇的精神。我们要用电影创作去引导观众,年轻人能够看到的电影世界里不应该只有超越现实的“超级英雄”,我们应当铭记,如今的和平生活,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们用鲜血换来的。这些先烈才是可歌可泣的大英雄。
据悉,《杨靖宇》获第12届中美国际电影节最佳新晋男演员奖,第14届俄罗斯军事电影节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奖。
(李心如 整理)
人物简介
杨靖宇(1905年2月26日-1940年2月23日),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