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最美的节日
■李浙平
国庆节,我心中最美的节日。
读小学期间,每逢国庆节这一天,母亲会给我换上干净的衣裤鞋袜去上课。许多同学在这一天换上了新衣裤。学校大门口上方悬挂的四个大红灯笼分别用金纸贴着“庆祝国庆”。教室的黑板上,老师早已用红色的粉笔写了“庆祝国庆”四个大字。这一天,整个校区充满欢庆的气氛,而教室里的气氛比平时活跃得多,因为大家可以参加学校里的庆祝活动。于是,每年盼着国庆节,直到小学毕业。
国庆节,在我的心中就是祖国的生日。小孩子到了生日这一天,家长会给孩子煮一碗面条加两个荷包蛋,祝福孩子健康成长。祖国的生日,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人们载歌载舞,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这是怎么的一种激情,是当家作主的人民发自内心的快乐,是洗尽近代民族耻辱后的精神自豪。小时候,父亲对我说,国庆节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用生命换来的。从那时候开始,我也知道少先队员胸前佩戴的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鲜血的象征。从那时候开始,我对10月1日这个节日,充满了敬意。
我特别爱看那一段历史记录片,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即使现在,再看这一段片子,内心依然澎湃激动。“人民”两个字,像烙印深深地留在了心中。我的父亲在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学习期间,于1955年的国庆节,遥望到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与万民同庆的毛泽东主席与其他中央领导人。父亲每每聊起这一时刻,一改平常的严肃而显得兴奋,他教诲我们兄弟几个好好学习,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对于父亲的期望,我们做得很不够,而父亲说到做到了,一辈子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李家后辈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小时候,我便喜欢画,也就喜欢看一些印刷出来的画,对于董希文先生所画的油画《开国大典》尤为喜爱。1989年4月份,我在中国美术馆看到一幅《开国大典》,站在巨幅画前,心思又一次回到学生年代里从课本上、连环画里,以及父母、老师的口中了解到的英雄人物故事,狼牙山五壮士、八女投江的壮烈画面从脑海中闪过,方志敏、江姐、闻一多、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麦贤德、雷锋的名字又一次被轻声念起。记得方志敏在国民党的监狱中所写《可爱的中国》里,有这样的话,表示了他对建立新中国充满了必胜的信念:“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病,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恨,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忧伤,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暗淡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的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的携手了。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辽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我们可以这样相信的,朋友!”每当国庆夜,当我仰望群星灿烂,仿佛那就是先烈们充满信念的目光,在注视着中华大地。他们用牺牲生命、无私奉献,迎来了新中国诞生。
“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我爱你青松气质,我爱你红梅品格……”年轻时代的我爱唱这首歌。中年后爱听这首歌。有时随妻子的同窗去K歌,也会点这首歌,虽然嘶哑的唱腔无法尽善尽美地仿唱出那优扬的旋律,但是当同行者异口同声地和唱时,我的内心充满了一种兴奋,这种兴奋源自于伟大祖国的日益繁荣昌盛,源自于是这首歌带给我对伟大祖国的无限自豪,源自于对伟大祖国复兴事业的热爱与信心。而随着歌声悠扬,五星红旗在脑海中飘扬,那是一个很美很壮观的欣欣向荣景象。
记得某年正值滨江大道修建期间,因为封道,昔时热闹的外滩小广场变得异常宁静。因与电视台记者蔡自祥约定接受采访,便于9时许在外滩小广场曾联松铜像附近等候。这天,阳光明媚,蓝天白云,小广场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鲜艳夺目。我曾因公事两次去北京,都没有机会看到升国旗的场面,也曾引为一憾。而此时此刻,当我仰望国旗,便联想起国庆节,内心的激动油然而生。其实,就如国旗日日在心中,此生不忘10月1日这个最美的节日。国庆节,它早已成为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展示的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而对于这一精神的激动,是因为这种激动早已凝聚为爱国的情怀。
国庆节,我心中最美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