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2版:平安瑞安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扎根基层守护“平安梦”
“最美综治干部”典型事迹摘登

    编者按:有一种信念叫忠诚,他们坚守在基层,对平凡工作孜孜不倦、精益求精;有一种责任叫使命,他们奔走在路上,为群众遮风挡雨、解忧破难。综治干部,用忠诚与使命担当起一方平安与和谐。近日,经推荐申报、投票评审、审核确定等程序,2019年瑞安市“最美政法人”名单正式出炉,其中10人被推选为“最美综治干部”。他们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激励全市综治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入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为深化平安瑞安建设再创新篇章,唱响了礼赞新中国、奋斗新时代的昂扬旋律。

    扎根基层守护“平安梦”

    “最美综治干部”典型事迹摘登

    ■记者 陈丹丹

    万丈高楼平地起,靠的是一砖一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平安建设中,综治干部就是那“一砖一瓦”:扎根基层,守护一方平安,从琐碎小事到急难险重任务,都有他们的满腔热血;为群众遮风挡雨、解忧破难,是群众身边的“和事佬”、社会矛盾的“减压阀”,用行动书写大爱无疆。

    今天,本报摘登10名“最美综治干部”先进事迹,领略他们的“最美”品质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品格。

    倪建伟:走出基层社会治理特色创新路

    倪建伟,男,1974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东山街道综治办主任。

    反走私、扫黑除恶、消防、禁毒、维稳调解……在东山街道,与“平安”息息相关的事情,都是倪建伟的工作。为了守一方平安,他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基层社会治理特色创新路。

    去年8月,他探索构建“全科网格+党建”服务新模式。在他的牵头下,该街道正式挂牌成立温州市首个全科网格员党支部,以小网格推动大党建,实现了街道“党建网”与“治理网”双网合一。

    党支部建在网格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该党支部的成立有效打破了基层社会治理遇到的诸多“瓶颈”,做到“党员沉下去、民意浮上来”,以党组织引导网格工作深入到群众中。

    为了优化全科网格工作,他积极打造全科网格2.0版,进一步优化街道综合指挥体系,实行更紧密的网格责任捆绑。按照“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原则,推进处置力量再下沉、处置关口再前移,将大量风险、矛盾消灭在萌芽阶段;推出“明日之星网格工作PK榜”加强版,晒出网格员各项业绩,公开接受各方评议,激发网格员队伍的活力和竞争力。

    李健:真情帮教“瘾君子”重拾生活信心

    李健,男,1975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玉海街道综治办副主任兼禁毒办主任。

    禁毒工作,李健一干就是12个年头。通过入户走访、面对面谈心,他对街道每一名涉毒人员的基本情况都了如指掌。在此基础上,他因人施教,向一个个悔过自新的戒毒康复人员伸出援手。

    “精准化方案、人文化关怀、亲情化帮教”是李健总结出的经验。在他的真情帮教下,不少曾经桀骜不驯的“瘾君子”浪子回头,修正人生坐标,重拾生活信心。

    黄力(化名)就是在李健的帮助下浪子回头。在多次接触中,李健发现黄力乐于助人,一心想要改变自我,但社会对于戒毒康复人员的宽容度有限,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困惑。在李健的介绍下,黄力来到崇德书院做义工。4年来,黄力每天五六时都会到市区玉海广场分发爱心早餐,慢慢地融入社会,得到他人的认可,重拾生活信心。

    面对戒毒康复人员就业难题,李健积极奔走,亮出新招:只要单位接纳,由街道出资1.5万元作为工资补贴,做到精准帮扶、有效帮扶。

    胡海龙:争当综治队伍排头兵

    胡海龙,男,1980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潘岱街道综治办主任兼消防站站长。

    “平安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要常抓不懈、敢抓敢管。”凭借这份执著和担当,胡海龙狠抓潘岱街道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充分展现了综治队伍排头兵的风采。

    “平安工作事无巨细,他都要参与,有突发情况总是冲在前头。”同事这样评价胡海龙。去年3月的一天凌晨,值班人员通过视频监控巡查,发现芦浦村江边码头有疑似走私油罐车进入,该街道立即启动处置方案,胡海龙迅速带队去现场拦截,与相关部门人员一起值守到天亮。

    在打击走私工作中,他不断完善反走私“一点一策”设施建设,每月至少4次去沿江码头、反走私薄弱点查看,不断完善机制,加强陆上设卡值班、每天夜巡和视频监控巡査工作,实现技防、人防、物防合力。

    作为街道消防站站长,他协助建立村居微型消防站,大力实施消防清查整治工作,与21个村签订责任书,对275家拒不整改的隐患出租房进行联合执法,整改合格率超过90%;坚持每周带队一排查、一督查、一整改、一执法,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落实,确保辖区安全稳定。

    张国兵:筑起辖区消防安全第一道防线

    张国兵,男,1980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锦湖街道消防站站长。

    锦湖街道的出租房、合用场所大多属于“低小窄”的老旧民房,消防隐患一直令人头疼。张国兵担任街道消防站站长后,迅速启动出租房消防安全集中整治行动。

    他说:“当时辖区内有8000多家不规范的出租房,整改隐患费时费力,还要投入资金,很多人嘴上答应,实际上迟迟不肯动手。”为此,他和街道其他工作人员一次次登门检查,一次次督促整改,才让隐患出租房相继得到整改。

    进星村紧邻礁石工业区,外来务工人员众多,有1200多家出租房。张国兵将进星列为重点村,启动整村整治,强化部门联动,突出“改、关、拆、用”四项举措,最终消除了大部分安全隐患。

    整治消防隐患,不仅要整治出租房里看得见的隐患,更要整治房东思想上的“隐患”。在日常工作中,他坚持以走访、座谈、慰问等形式,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将安全宣传工作落实到位。

    杨小秋:调解促和谐 铿锵显本色

    杨小秋,女,197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莘塍街道综治办副主任。

    莘塍街道辖29个村、社区,户籍人口7.8万人,新居民6.5万人,社情民意复杂,社会治理难度大。作为街道综治办副主任,杨小秋当好平安综治工作的参谋和助手,为维护辖区稳定默默奉献。

    基层工作事务繁杂,小到解决井盖缺失、行道树树枝修剪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到社会矛盾纠纷调解,都在她的工作职责内。

    今年4月,有居民反映某工程队在钻孔时弄破家中化粪池管道,导致家里无法居住。双方各执一词,对于赔偿金额无法达成一致。得知这一情况后,杨小秋多方协调,申请司法程序,将案件流转至街道调解委员会处理。通过数天耐心细致地讲解,她和调解员分析利弊关系,说透各种法律法规,最终促使当事双方达成共识,握手言和。

    “基层问题错综复杂,矛盾纠纷千差万别,作好综治信访工作,必须做到及时到位,准确把脉,对症下药。”杨小秋说。据统计,今年以来,杨小秋和同事共受理办结12345政务热线事件603件、瑞网议事厅事件303件、温州网络问政39件,均做到答复及时、准确,办结率和群众满意度达100%。

    厉光强:创新举措夯实平安根基

    厉光强,男,1980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马屿镇综治办主任。

    他曾是一名雷厉风行的军人,在部队期间多次立功受奖,转业后积极投身平安建设事业,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诠释基层综治干部无私奉献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多年来,厉光强坚持以群众平安幸福为目标,对基层综治工作保持恒心和热度。他积极探索综治队伍建设的新模式,创新组建一支20余人的应急处置队伍备勤在岗,由单一的治安防范功能向矛盾化解、城市管理、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等综合性服务管理拓展,在治安防范的同时,当好“安全稳定信息员”“社会矛盾调解员”“城市运行监测员”“政策法律宣传员”。

    为打造阳光信访、法治信访生态环境,他在镇综治服务大厅引入心理帮扶、司法咨询服务,邀请心理医生、律师坐镇,为信访对象提供帮助。据悉,该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王盈盈:平凡岗位上绽放精彩

    王盈盈,女,1989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陶山镇综治办干事。

    2017年2月,王盈盈来到陶山镇综治办,担任内勤工作。她利用休息时间,啃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信访条例》《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还经常向工作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探讨。

    她说:“提高业务能力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两年来,她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将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综治工作需要时刻绷紧神经,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她毫无怨言,把压力当成前进的动力,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完成工作。

    她说:“只要肯付出,即使身处平凡的岗位,面对琐碎的小事,一样能绽放美丽的人生。”

    陈春雨:做化解矛盾的“急先锋”

    陈春雨,男,1973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上望街道综治办主任。

    自2008年担任上望街道综治办主任以来,陈春雨与综治工作打了11年交道,为当地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认为,深化平安建设,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希望也在基层。这些年,他为综治工作理思路、出主意,将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推上一个新高度。通过创建“平安上望”,带动平安村、平安家庭、平安校园、平安工地等创建工作,将社会治理触角延伸到“最末梢”,将“小安”汇聚成“大安”。

    在矛盾排查调解中,他服务为民、敢打硬仗,定期分析评估全街道矛盾纠纷形势,实现矛盾清零;建立街道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和村级矛盾纠纷调解站,每个村配备一名维稳信息联络员,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及时汇总、分类、上报。

    他说:“新时期的基层综治工作难度大、要求高,我们需要为群众服务的事项很多,‘为人民服务’这本书永远也读不完、学不完。”

    蒋宗昆:让平安建设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蒋宗昆,男,1972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曹村镇综治办主任。

    纵横交错的万亩良田,景色宜人的美丽小镇……随着曹村镇吹响乡村振兴的号角,一幅农民富、村庄美、产业兴的多彩版图正徐徐展开。

    “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平安建设可不能拖后腿!”身兼曹村镇综治办主任、禁毒办主任、信访办主任、新居民服务管理所所长等职的蒋宗昆深刻认识到,只有守好平安阵地,乡村振兴工作才能有序开展。为此,他不断创新和探索社会治理的新方法和新机制,着力构建“大综治”工作格局,把服务群众的平台搭建在第一线,把维护稳定的阵地建立在最前沿,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综治工作一头挑着社会稳定,一头挑着群众利益,蒋宗昆带领同事在党和政府与群众间架起“连心桥”,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变被动预防为主动出击,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走村入户,以交朋友的心态与当事人交心谈心。

    “只有站在群众的角度,心里装着群众,才能做到公平、公正,群众才会心服口服。” 蒋宗昆说。

    刘良格:以“人”为本打开群防群治新局面

    刘良格,男,1982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为仙降街道综治办工作人员。

    仙降街道作为全省乃至全国胶鞋、箱包产业的重要基地,辖区内企业数量多、流动人口多,平安建设压力极大。

    在平安仙降建设中,刘良格与同事以“人”为本实施“捆绑机制”,筑牢平安“防火墙”。他们一方面抓管理主体,将平安职责与网格长、村居干部“绑定”,站所负责人签订相应的责任书,强调过程问责,形成责任层层传递的捆绑机制;另一方面抓被管理主体,将企业主、出租房东列入平安主体责任范畴,将企业主履行平安的责任与企业生产“挂钩”,将房东的责任追究与隐患整改“绑定”,让群众主动参与隐患整改和平安建设。

    在此基础上,辖区群众的平安意识慢慢从“要我平安”到“我要平安”转变。“今年,我们将这一模式推向村居,完成了上垟、翁垟、下林三个村的善治示范村创建,打开村级自治新局面。” 刘良格说,平安建设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他将继续摸索前进,为守护一方和谐稳定发挥光和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平安瑞安
   第00003版:和美莘塍
   第00004版:百姓事
   第00005版:广 告
   第00006版:云江潮
   第00007版:家周刊
   第00008版:家周刊
扎根基层守护“平安梦”
瑞安日报 平安瑞安 00002 扎根基层守护“平安梦” 2019-9-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