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旧小区 打造新样板
三年来,安阳街道老旧小区改造这样做……
■记者 钱枫枫
房屋破败、设施老旧、公共管理落后……这是老旧小区的通病。人居环境是否舒适,是群众关心的头等大事,因此老旧小区改造一直以来备受群众关注。自2016年“两创”以来,安阳街道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迈入快车道,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也提上了日程。
如何促进老旧小区焕发“新生”?安阳街道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思想,推出“五个一批”转换工程,其中就包括做好一批群众关注的老旧小区改造民生工程。安阳街道通过精心部署、多元聚力,试点改造、全面推广,将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切实打造成民心工程、安心工程。从2016年年底开始,该街道启动兴隆、进源口袋公园改造试点,成立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调度会、专题会协调解决工程问题。
从前期“怎么改”,中期“看着改”,到后期“这么改”,安阳街道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最终成功打造新样板。截至目前,该街道12个老旧小区完成乱点破损点改造,三年来总投资约3000万元,惠及2万多户居民,已初步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快来看看安阳街道是怎么做的。
开放式小区看这里:
打造家门口的口袋公园
进源社区所在的安康路附近一带的开放式小区房屋和人口密集,通道狭窄,房屋之间仅相隔数米,拥有大量的出租房,又有安阳菜市场和排挡夜市坐落在这里,是安阳街道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最差的老旧小区。
据进源社区主任沈德舟介绍,这一带房屋建成已有25年左右,是我市较早的农村返回地和联建住宅小区,无论是绿化还是基础设施与一般小区都有差距。在改造前,居民常将家门口的空地作为杂物堆放处、垃圾堆放处,典型的“脏、乱、差”,停车问题更是让人头疼,只要有一点空位都会被当成自家停车位。
“那些车经常开进来就开不出去了,人行道都破得不能走了,路面坑坑洼洼,到了下雨天都是积水。”9月26日下午,在安康路337弄门口公园里锻炼的陈阿婆告诉记者,更别说那些消防车、救护车是肯定开不进来的。
沈德舟说,自2018年5月开始,该社区开始开展老旧小区试点改造,街道、社区充分考虑周边居民需求,协商推出以“小绿地+小广场+小公园+小停车场”四小模式,建成使用率非常高、适合开放式小区的“口袋公园”。
记者在现场看到,兴隆社区、进源社区原本“脏、乱、差”的空地,经资源整合后大变样,这里人行道进行了重新铺设,并设置了路桩,车辆不能再随意爬坡停放,建成了28个家门口的口袋公园。“小停车场”划好了停车位可供五六辆机动车停放;“小广场”可以供居民在这跳广场舞,里面设置了宣传栏、主题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的梦中国梦等元素融合其中,还有美丽的亭台、桌椅等装饰品;“小绿地”统一种植常绿乔木,美观、实用兼备;“小公园”小至二十几平方米,大至四百多平方米,可供居民散步、休憩、溜娃,还配备了电动车充电站等设施。
安阳街道相关负责人说:“别看只是将这一点点空间利用起来,却大大改善了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得到了居民的认可。”
封闭式小区看这里:
改造外立面和提升公共空间
除了进源社区和兴隆社区一带的开放式小区以外,安阳街道更多是年代久远的封闭式小区。如何改造,每个小区都有自己的“妙招”。
育才社区新江南人家建成已有14年,墙体外立面不同程度出现了老化、脱落。对此,小区业委会和物业管理公司自发筹款370万元对涉及278户居民、4.5万余平方米的小区外立面进行整修,更换铁栅栏、单元门550余处,促使小区环境面貌实现“质”的飞跃。
白岩桥佳园一楼店铺广告牌杂乱,还存在“一店多招”的现象,道路坑洼不平、杂物乱堆乱放影响居民出行安全。但因牵扯到个人利益,施工队进场前遭到极个别居民反对。对此,白岩桥居委会主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听取民声,解开村民的疑问和顾虑,提出措施针对性解决,协调后得到居民们的参与和支持。在动工前1个月,居民筹集部分建设资金,用于小区花坛改造提升工程,居委会自发组织动员村民自拆和帮拆门前铁棚、铁箱、自行车等违规建筑。2018年9月,该小区动工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改造花坛6处,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2019年春节前完工。经改造,车乱停、道乱占乱象得到遏制,成功打造出空间协调、视觉清朗、整洁优美的小区公共空间环境。
今年以来,安阳街道持续推进华瑞社区老旧小区绿化改造提升工程,该项目被列入2019年度瑞安市“八美八化”十大捆绑攻坚行动任务。该项目主要涉及市府周边环境较差、绿化少的小区,预计总投资150万元,对这些小区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周边生态修复、绿道美化建造等工程。该项目将重点对清莲小区、清荷小区、岭下小区、周湖小区及烟草大楼等已破坏的绿化带进行改造,进行绿化补株,美化等,建设成为供市民休闲散步的绿道,美化、绿化市府周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