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聚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旗 迹
——全国首家国旗教育馆诞生记

    旗  迹

    ——全国首家国旗教育馆诞生记

    ■记者 张洵煜/文 庄颖昶 孙凛/图

    每当国歌奏响,每当国旗迎风招展,多少人为这庄严的时刻感动和自豪。9月28日,瑞安市国旗教育馆落成开馆,这表明,全国首家国旗教育馆诞生了。

    说起国旗,瑞安人的心中总会泛起一丝特别的情愫。70年前,瑞安人曾联松设计了五星红旗,光荣与梦想在这面旗帜上交织;70年后,瑞安建成全国首家国旗教育馆,新的希望在这里绵延与传承。

    七十载栉风沐雨、凯歌前行,不变的是鲜红的旗帜,不变的是赤诚的初心。从缘起,到邂逅,国旗教育馆背后的故事,令人动容。

    缘起:曾联松与五星红旗的故事永流传

    鲜艳美丽的五星红旗设计者是瑞安人曾联松,尽管他已离世,但他设计五星红旗的故事永远流传。

    曾联松出生于1917年,1936年考入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经济系,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夏天,曾联松来到上海,在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现代经济通讯社”当秘书。上海解放后,他到上海合作供销总社担任调研科长。

    曾联松从小聪明好学。初中时,受到美术老师、画家金作镐的熏陶,他对书画产生了浓厚兴趣。在中央大学读书时,曾联松经常去听宗白华教授的美学理论课,这些都为他后来设计五星红旗图案奠定了基础。

    1949年7月,《解放日报》上的一则征稿启事吸引了年轻的曾联松: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公开征集新中国国旗设计方案。

    自幼酷爱书画、早在学生时代就入党的曾联松,怀着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投入了国旗图案的设计中。

    为了绘制出心目中的国旗图案,曾联松在不足10平方米的阁楼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设计了一张又一张草图。

    灵感总是姗姗来迟却又不期而至。一天晚饭后,曾联松走出家门,独自一人漫步在霓虹闪烁的上海街头,一边走一边想着国旗图案的设计。不经意间,他仰望漫无边际的苍穹,看见群星璀璨,煞是壮观。

    看到这一景象,曾联松突然似有所悟——人们常说“盼星星,盼月亮”,中国共产党,不正是全国人民的大救星吗?他兴奋地匆匆赶回家,钻进阁楼,伏案创作:以一颗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以小星代表人民群众。根据这样的一个构图方案,曾联松制成两幅五星红旗图案:第一幅图案是左上角大五角星上贴着用红色油光纸制作的“镰刀锄头”标志;第二幅图案是左上角大五角星里则没有“镰刀锄头”标志。1949年8月中旬,他选择了第一幅图案寄往北京应征。

    经过初选、复选和终选,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图案,终于在2992幅图案中脱颖而出。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原稿中大星上的“镰刀锄头”被删去,图案更加简洁美观。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毛主席亲手升起了国旗。从此,五星红旗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空,飘扬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空。

    曾联松不敢确定这面五星红旗是自己设计的作品。直到1950年9月27日,他收到了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的公函(第1139号),上面写着,“曾联松先生: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业已采用。”

    同时,曾联松还收到了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邀请他参加国庆一周年纪念活动的请柬和一份绸质观礼证。他被邀请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坐在观礼台右侧的第97号座位上,亲眼目睹了由自己设计的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

    初心:筹建国旗教育馆延续“国旗情结”

    时光流转,曾联松与五星红旗的情结一直根植在瑞安人心底。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祖国各地献礼活动纷纷出炉。我市作为国旗设计者曾联松的故乡,对国旗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准备筹建一座国旗教育馆,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谋定而后动,去年12月17日,我市成立国旗教育馆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陈胜峰任组长,市委副书记、市长麻胜聪任第一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市委宣传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叶艳任办公室主任,带领开启国旗教育馆的建设之路。

    建在哪里?是摆在面前的第一个问题。领导小组四处勘察研究,最终决定选址在玉海街道的西山之巅。

    西山位于老城区西部,是瑞安文化的集结地,紧临公园路历史文化街区,山上有四贤祠、烈士陵园、文昌阁、观潮阁等历史文化建筑,历史文化积淀深厚;项目建在西山之巅,可鸟瞰飞云江和老城全貌,有良好的观景视野。尤值一提的是,国歌作曲者聂耳,其纪念馆位于昆明的西山上。

    “虽然此‘西山’非彼‘西山’,但同名同字属特别的缘分,这是历史的吻合,也是瑞安人民的美好初衷。”陈胜峰说,选址在较高海拔,是因为国旗弥足珍贵,希望市民去参观时,怀着敬畏心,带着仪式感。

    今年2月22日,陈胜峰主持召开市委专题会议研究国旗教育馆设计方案。会议研究确定,在西山建设国旗教育馆,同时把国旗教育馆建设工程列入我市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精品工程。

    初心酿造的梦想,正在拾级而上。

    一次次调研、一次次实地勘察、一次次外地取经,讨论、修改、定方案、实施……确定选址后,系列工作马不停蹄又有条不紊地开展着。每处细节,领导小组都带着心中的“放大镜”仔细斟酌把关,力求国旗教育馆的建设尽善尽美。20余次的专题评审会后,国旗教育馆的建设思路成型。

    2月27日,挖掘机驶入建设场地,原建筑拆除。4月4日,建设场地开始桩基施工,这表示,国旗教育馆建设正式启动。麻胜聪专题视察工程进展情况,督促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倒排时间,争取早竣工。

    从冬天到夏天,从清晨到夜晚,工人们似乎忘却了季节的更迭与昼夜的更替,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全身心投入施工。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建设进度表不断更新,国旗教育馆的雏形在西山上渐露。

    7月23日,国旗教育馆结顶了。从远处看,一抹鲜艳的红半隐半现在西山郁郁葱葱的树木中,成为独特又亮丽的风景线。

    如何丰盈国旗教育馆的内涵,让市民真正感受到国旗的精神力量?带着这一思考,领导小组先后赴中宣部宣传舆情研究中心、国家博物馆、中央档案馆、天安门地区管委会等地,与相关负责人对接国旗教育馆建设筹备工作和相关藏品的收藏赠送工作等,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建设:融入多元化高科技体验与互动

    全国首个室内升国旗体验,时空漫游回到1949年的峥嵘年代,虚拟讲解员现身说法《国旗法》,人脸抠像与国旗合影留念……国旗教育馆不仅外观恢弘,里面也十分“高大上”。“展馆将巨幅升旗幕屏、木活字国歌墙灯光秀、沉浸式体验、虚拟讲解员、真人体感互动、3D换脸合影等多元化高科技手段融入展示环节,是全国首个数字化国旗互动空间。”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谢骁说。

    据了解,国旗教育馆设计主题为“天圆地方、天瑞地安,鼎盛中华、红旗飘扬”,总建筑面积2600多平方米,其中布展面积近2000平方米。展馆共有4层,分序厅、尾厅、附属厅和四个主题厅——国旗诞生厅、国旗知识厅、国旗荣耀厅、瑞安发展厅。

    进入国旗教育馆的序厅,巨幅幕屏映入眼帘。据介绍,该幕屏于固定时段举行室内升国旗仪式,在奏唱国歌时,侧墙上的国歌歌词会相应亮起,令参观者深切感受国旗与国歌交相辉映的壮观景象。

    二楼分国旗诞生厅和国旗知识厅。国旗诞生厅展示国旗的诞生历程,设置国内时局、国旗诞生、国旗设计者曾联松、开国大典等版块,介绍国旗诞生的来龙去脉及曾联松与国旗之间的不解之缘。国旗知识厅展示国旗相关知识,设置国旗的制作、国旗的涵义、国旗的标准规范、国旗与天安门广场、国旗法等版块。

    三楼分国旗荣耀厅、瑞安发展厅和尾厅。国旗荣耀厅展示国旗代表中国的荣耀时刻,设置主权象征、竞技高峰、科技进步、中外建交等版块,运用多媒体技术打造视觉震撼效果,让参观者见证祖国崛起的历史性时刻。

    瑞安发展厅展示瑞安解放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设置瑞安成就、红色记忆、走进温州、红领巾E站、宣誓区等版块,呈现百万人民共建至美瑞安的奋斗历程。尾厅展示领导关怀、建馆历程和时光影像,设计互动环节“我与国旗合个影”。

    “市民可通过3D换脸技术‘变身’解放军、宇航员等角色,通过相对应的背景切换成天安门、月球等进行合影,利用二维码在服务中心打印照片。”上海同增规划设计院总工袁晓凯说。

    半地下层为附属厅,设置文化瑞安展示区、临展区、视听区和文创区,重点介绍永嘉学派、南戏文化、晚清新学等内容,串联起历史文脉和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融入时代发展的脉络。

    在丰富的展陈背后,是一群展陈文案工作人员的“字字计较”。

    据了解,展陈内容从7月19日第一次上会审核,到9月2日陈胜峰主持召开市委专题会议,研究通过国旗教育馆展陈内容文稿,期间召开了十几次大大小小的审核、审读会议,光是十几处序言,调整次数就达30多次。

    期间,先后有十几个部门单位相关人员和老同志,共40余人参与文本审核。第一次审稿会时,一位老同志提的意见十分尖锐,几乎全盘否定了文本。第二次审稿会时,文案组依然邀请这位老同志,直面意见和批评,并与他多次沟通后,在文本修改中吸收了他的部分建议。

    “考证权威资料时,我们以考古的态度对待史实的采集及运用,更正了好几处社会上流传的错误史料,并挖掘出了一些新史料。”展陈文案组负责人王丛伟说,譬如,在大众认知及网络上,当初曾联松设计的应征国旗图案被称为“红底五星旗”,但文案组在查阅有关资料时,偶然发现有“红地五星旗”的说法,于是循着这个线索,一查到底,最后在《国旗国徽国歌档案》中找到当时政协会议上的部分纪要,获取“真凭实据”,发现民间和网络上一直流传的“红底五星旗”其实是误传,真实的说法是“红地五星旗”,从而纠正了传统说法。

    在史料核实方面,展陈文案组高度严谨。其中的“国旗与天安门广场”版块,通过宣传部的联系,将稿件交给现役国旗护卫队队长核实。

    “不少人以为,曾联松当时的国旗设计作品入选一帆风顺,实则不然。”王丛伟忍不住“剧透”,由于“版面”局限,不能上墙,届时将通过讲解员向参观者“娓娓道来”。

    攻坚:两年工期压缩至6个月 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从启动概念方案制作到施工完成后的展陈,本需至少2年的时间,建设组扛下压力,硬是用6个月完成了这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刷新“瑞安速度”。

    国旗教育馆建设的集结号吹响。150多名施工人员分为土建、钢结构、幕墙、展陈四个工作组,实行三班倒作业,采用EPC招投标模式,边设计边施工边优化,最大程度缩短时间,提高效率;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各个相关部门协调推进项目,一路“开绿灯”,为项目建设按下“加速度”;市委常委施巨耀、叶艳等高度重视国旗教育馆建设,每周召开协调会,去现场查看进度;市名城建设中心组建国旗教育馆建设党员突击队,24小时跟进。

    由于国旗教育馆选址在海拔36米的山体上,大型工程车辆无法直接开到山上施工,施工人员将沿线山路进行临时铺垫,并在工程建设完工后恢复到原来的石板路;两台30吨的大型吊机无法直接上山,施工人员耗时一天一夜,将设备的部件在山脚拆卸后,再运到施工现场,进行重新组装;因地质疏松,不可使用打桩机作业,施工人员只能用人工挖的方式,将52根桩打下十几米深,耗时1个来月……在建设工期如此紧张的情况下,重重困难无疑是“雪上加霜”,却总能被建设攻坚组以匠人之思迎刃而解。

    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建设攻坚组创新采用EAS项目管理系统,实现工程有专组、项目有专班、工序有专人,并每日汇报工作进度。名城建设中心主要领导每日实时监控EAS项目管理系统,发现进度未跟上计划,立马增加人员或加班加点,抢回“落后”的时间。

    “8月前,我们将建设任务细化到每天做什么,8月后,我们将建设任务细化到每小时做什么。” 市名城建设中心主任叶秀敏说,倒排时间的方式能紧盯项目进度,确保完成任务。

    然而,再优的方案若遇上不可控因素会误时误点。对此,建设组未雨绸缪,对每个方案都设置了“备胎”方案,以解决延误的工序。

    9月25日上午,最后一批外立面幕墙发货到位,工作人员悬在心上的石头终于落下。

    “这批货本约定在9月初就要运送到现场进行安装。”叶秀敏说,按照EAS项目管理系统,他们调整优化了工序,将其他工序提上日程。确保到货后,他们制定了时间节点,早早安排了20名工人“严阵以待”,必须在当晚19时前将其装搭完毕,保证整体项目进度的推进。

    山上日复一日的变化和建设者辛勤的汗水,山脚下的居民都看在眼里。因施工影响,西山脚下登高巷附近有150米长路段不能停车,周边群众对此毫无怨言,用理解与关注,默默支持着这场“爱国建设”。

    邂逅:一面来自天安门的国旗成为“镇馆之宝”

    今年6月,我市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编号2019—0046国旗,2019年5月10日至5月12日曾在天安门广场升起。这是陈胜峰和叶艳赴北京期间,由北京市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赠与的。

    对于瑞安来说,这面国旗意义非凡:瑞安于1949年5月10日解放,具有纪念意义。 “获赠这面国旗,意义特殊且重大,诠释了70年来瑞安的变化和成就,是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致敬的珍贵礼物。”叶艳说。

    尤其值得欢欣的是,这份珍贵的礼物将在国旗教育馆内永久收藏,成为“镇馆之宝”。开馆后,市民便可看到“庐山真面目”。

    除此之外,国旗教育馆内还收藏了许多“宝贝”。今年2月起,市领导先后赴曾联松故居、上海虹口区委宣传部、四大纪念馆、国家博物馆、中央档案馆、北京天安门地区管委会调研取经,从国家博物馆和中央档案馆复制馆藏品共36件,有展陈照片、文件、影像资料等,并制作了40余件实物模型,现有藏品和展品近百件。

    向国家博物馆、中央档案馆等单位申请复制品并非易事。第一次,一行人带着介绍信前往,真诚地说明来意后,中央档案馆负责人十分支持我市国旗教育馆的筹建工作,建议我市向省委办公厅申请,发函给中央档案馆,以便日后工作更好地开展。

    “打道回府”后,我市多方协调,寻求上级部门支持,终于促成省委办公厅发函给中央档案馆,先后6次赴北京,正式申请到复制品。

    听闻我市建设国旗教育馆,远在山东的93岁老人沈夏淦决定把29年前曾联松签名赠送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料《国旗 国徽 国歌 版图 首都》,捐赠给国旗教育馆。这本书是1990年沈夏淦去上海探望曾联松时,曾联松赠予他的。书中有一篇《五星红旗是怎样设计出来的》,是曾联松第一次公开发表关于五星红旗设计过程的文章,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意义。

    国旗教育馆的建设还“诞生”出不少衍生品。据了解,我市将发行1500套国旗教育馆纪念邮票,邮票融入国旗、非遗等元素,有国旗馆效果图、瑞安地标图等。我市还和温州市委宣传部、温州大学共同创作了以五星红旗为主题的歌剧,将在10月份亮相温州大剧院;编撰出版15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致敬五星红旗》,作者夏海豹介绍,全书共十二章,为了解曾联松的生平及其贡献提供了翔实的史料,今年将向全国发行。同时,十大系列、80多种类的文创产品也将亮相,如带着国旗元素的徽章、文具、车饰用品、个人配饰、套装、纪念品等。

    匠心:这些细节传递出文化与心灵的温度

    与其说,国旗教育馆是一砖一瓦砌成的;不如说,它是由一点一滴的匠心浇筑而成的。

    夜晚,华灯初上。你若从飞云江南岸行驶而来,会发现西山之巅有四面五星红旗在灯光中温柔地摇曳,仿佛在迎风招展,分外美丽。袁晓凯介绍,这是国旗教育馆外立面通过电脑控制灯光的明暗变化,制造出律动渐变的发光效果。尤值一提的是,外立面所用的冲孔板上,利用一个个镂空的小五角星,做出透视的效果。

    从正门而入,“国旗教育馆”五个大字赫然入目。其实,这5个字也是别具匠心。“为最全面、真实地打造国旗教育馆,我们在40多封曾联松的书信里逐字逐句找出这五个字。”谢骁说,因有些字迹草写,需对比找出最规整的字体。其中,“旗”字最难选,为精益求精,工作人员在信中找到工整的“其”字,拼凑成“旗”,应用于馆名的字样。

    细心的你若看到这组建设数据,会惊叹毫厘之间的匠心:升旗旗杆的高度为20.19米,象征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旗教育馆的高度为19.49米,象征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国旗教育馆中庭圆筒的直径为10.1米,象征新中国的生日为10月1日;国旗教育馆立面红色铝板幕墙的比例为3∶2,这是中国国旗设计的标准比例;华侨电影院至国旗教育馆升旗广场设计形成7处休息平台,象征新中国成立70周年,10年为一大跨步,创造了日新月异的辉煌成就。

    在国旗教育馆中,还有一座“重量级”的雕塑。这是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曾成钢特为国旗教育馆创作的一座曾联松雕塑,高2米,呈现曾联松当时仰望星空,思索如何设计国旗时的体态,栩栩如生。同时,我市还邀请了国内知名书画大家创作相关主题的书画作品25幅,陈列在馆中,以飨观者。

    国旗教育馆

    建设有感

    市委书记陈胜峰:

    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和不竭动力,爱国主义教育从爱护国旗做起。通过开展国旗教育,不忘历史、不忘初心,有力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这是我们建设国旗教育馆的最大初衷和要义。同时,希望国旗教育走进校园,吸引更多的在校学生到国旗教育馆参观,让国旗教育馆成为国旗文化研学示范基地。日后,我市将在市职业中等专业教育集团开设讲解员班,专门培养国旗教育馆学生志愿讲解员。

    下步,我市将以国旗教育馆为核心,围绕环西山带建设,陆续推出二期三期提升工程,将瑞安市国旗教育馆、瑞安西山烈士陵园、瑞安市抗美援朝历史教育馆、革命精神研学基地(防空洞)、文昌阁、四贤祠等连片打造成“西山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群”,把国旗教育馆打造成立足瑞安、示范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展示中心、红色文化创意中心、党建宣传工作学习交流中心、科普研学体验中心,成为瑞安的文化之境、文化之源、文化之光。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叶艳:

    建设国旗教育馆,是瑞安人民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的一份特殊礼物,饱含了一百多万瑞安人对伟大祖国的诚挚祝福、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期许,也表达了对国旗设计者曾联松先生的无限敬意。

    总的来说,国旗教育馆将定位为集国旗科普、红色教育、特色文化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综合展示馆。它的落成,将成就三个“全国第一”:全国第一个综合性国旗教育基地,瑞安国旗教育馆是全国首家以国旗为主题的展馆,全方位、深入地展现“一旗、一人、一馆、一城”的特殊情缘;全国第一个数字化国旗互动空间,采用多元化的高科技手段,给人以多感官互动的体验;全国第一个创新型国旗文化地标,将国旗元素与瑞安地域元素、文化元素相融合,开发了百余件国旗衍生文创产品,让游客观有所感、学有所获。

    曾联松的孙子曾滔:

    我的爷爷曾联松设计出了国旗,尽管对祖国和人民有所贡献,但他一辈子低调做人,高风亮节,使我从小就深受教育。今天故乡瑞安开创建设国旗教育馆的先河,我们家属非常感谢,深受感动,将继承爷爷的遗志,秉承良好的家风家训,坚守情操,清白做人。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谢骁:

    这么短的时间内,瑞安能顺利建成国旗教育馆,离不开上级领导和多个单位、部门的支持与鼓励。前期,我们赴国家博物馆、中央档案馆、天安门地区管委会等单位对接,收集、复制原始图片、影像资料,制作实物模型,次次满载而归。我们还多次到上海、武汉等地实地调研,得到了上海市嘉定区委宣传部、上海瑞安商会、武汉瑞安商会、中共四大纪念馆等单位和个人的帮助。在此,对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瑞安国旗教育馆建设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市名城建设中心主任叶秀敏:

    作为国旗教育馆建设队伍中的一员,我们倍感压力,同时也倍感光荣。工期紧,高温、梅雨等多变天气,施工环境恶劣,这些因素都在倒逼我们必须及时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全身心投入到建设中,绞尽脑汁优化工序,与时间“赛跑”,与天气“较劲”,将施工难点一一攻克。这背后离不开强大的后盾,有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各部门的协同作战,有强大实力的设计单位和施工队伍,还有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

    市民李倩倩:

    我家住在西山脚下,家门口建成了国旗教育馆,这真是件大喜事。这几年来,瑞安的发展眼看着越来越好,不仅有图书馆、博物馆,如今还有全国首家国旗教育馆,身为瑞安人,我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至美安阳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聚焦点
   第00006版:最新闻
   第00007版:七彩林川
   第00008版:最新闻
旗 迹
瑞安日报 聚焦点 00004 旗 迹 2019-9-2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