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市全域美丽蝶变
公园路 孙凛/图
安阳街道华瑞社区安民路廊道
安阳中心城区
塘下公约园区
瑞祥新区一角

    城

    市

    全域美丽蝶变

    ■记者 潘虹

    70年荣耀芳华、70年硕果盈枝,瑞安走出了一条引领时代潮流、成就华丽蝶变的奋进崛起之路。

    70年,瑞安变大了,城市空间面积以几何数增长,建成区扩展了49倍。

    70年,瑞安变雅了,城市有机更新,旧城改造提升为名城保护,城市发展更添文化内涵。

    70年,瑞安变美了,城市素质稳步提升,文明城市建设装点了城市美化了言行。

    瑞安变大了  建成区扩展49倍

    瑞安最初的建成区,被老瑞安称为“老城关”,面积只有1.7平方公里。

    忽如一夜春风来。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繁荣,也为城市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瑞安的城市建设由此进入了大发展时期,城市发展脉络一路向东。

    1985年,瑞安城区面积扩展到2.34平方公里,贯穿全城的大街(今解放路),为当时全城之最,沿街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1986年,36米宽的万松路竣工,它实现了我市“敞开城门”的愿望。

    1987年7月1日,瑞安撤县建市,成为城市升级的开始,我市逐渐摆脱小城镇的帽子开始朝着城市化的发展快速进发。

    1992年,瑞安作出了城市建设史上重大决策:市区东扩,建设安阳,规划面积5.13平方公里。1995年,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为7.5平方公里。

    与其同步,万松路建设也是一路向东,1995年从老城区开始,跨过104国道,至安阳路,再至罗阳大道。直到本世纪初,触及莘阳大道,至此,它在安阳境内全线贯通。

    发展的脚步迈进21世纪。2002年,瑞安市人民政府审批通过《瑞祥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掀起了新区建设的浪潮。如今,瑞祥新区开始呈现出“瑞安市城市面貌的核心地区”和“城市景观一流的现代化新区”。

    工业化呼唤城市化,瑞安城市框架迅速拉开。瑞安在原有基础上,将塘下、汀田、莘塍、飞云等镇进一步纳入城市发展区域内,拉开大城市的框架,并酝酿着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向东海时代迈进,向大海要土地。

    2005年,瑞安启动阁巷滩涂围垦工程;2007年6月,启动丁山二期滩涂围垦工程;2010年,提出了瓯飞工程瑞安段围垦计划,一期项目的瑞安丁山三期围垦工程随后启动。

    如今,瑞安的建成区范围成长为83.9平方公里,扩展了49倍。

    随着万松路东延伸线的推进,10.2平方公里的滨海新城核心区,正在加快打造。不仅如此,飞云江南岸3.36平方公里的南滨江区块,正在拥江崛起;老城区正在品质升级,塘下小城市能级迅速提升;瑞安实现从分散小集镇向以中心城区为龙头的现代化大城市的跨越,并将加速蝶变成为辐射浙南闽北的长三角区域名城。

    曾经的“小”瑞安,正在逐渐变“大”。

    瑞安变雅了  城市内涵进入“名城”时代

    赏古楼、观景色、闻书香、尝美食、品文化,改造提升后的公园路历史文化街区已经成为瑞安的网红打卡地,颇具文艺气息。

    而曾经,这条全长450米,汇集了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十几处历史建筑的街区,只是一条拥堵的单行道,让人无法驻足。

    今年年初,以改造后的街区为主体的瑞安玉海历史文化游览区,高分赢得了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入场券,推动瑞安名城建设再升级。

    将时间回拨到上世纪90年代。1991年4月,我市成立瑞安市人民政府旧城改造办公室(简称“旧城办”)。

    这个时期旧城办主要工作是以建设老城区的交通为主,先后建设了虹桥路、邮电南路、长春路、沿江东路等几十条大小街巷,通过“以路带房,以房养路”的原则,建设了一批改善群众居住环境的住房。

    2001年12月,旧城办增挂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公室。“名城”这个词,开始走进瑞安人的视野。当时,文化名城建设还没有形成系统性,旧城办先后零散的修缮了心兰书社、公园路沿线一带的文保单位、建筑。

    2005年9月,市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公室更名为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公室。这个时期,文化名城保护有了较为系统的规划。

    2019年4月,市旧城建设管理办公室(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公室)更名为瑞安安阳中心城区开发建设中心(瑞安市名城建设中心)。

    此时,“名城”的涵义提升为:协助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专项规划、年度计划编制和申报,负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发利用具体工作,指导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开展整治、历史建筑修缮工作。

    至此,“旧城”这个词,退出了瑞安建设的历史舞台,瑞安城市内涵提升到“名城”时代。

    现如今,公园路历史文化街区三期整治提升工程正在推进,会文里、丰湖街等城市传统文化空间谋划建设,接下来,将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个契机,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力”建设,深化城市内涵与底蕴。

    曾经的“旧”瑞安,正在逐渐变“雅”。

    瑞安变美了  文明建设进入“国家梯队”

    万松路改造提升工程给城区再添一条景观路,环城河美丽河道亮化工程点亮公园路,菜市场环境整体提升告别脏乱差……

    不知不觉中,瑞安变美了。而这样的变化,有迹可循。

    早在2002年12月,瑞安就成为首批跨入省文明城市行列的县(市、区)。

    2011年,荣获“浙江省示范文明城市”称号,是温州第一个获此荣誉的县(市、区)。

    2015年,瑞安吹响号角,全城发力,外塑城市之形,内铸城市之魂,誓以三年攻坚,摘得“全国文明城市”这张金名片。

    2017年11月14日,喜报传来。“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瑞安收获囊中。从此,瑞安进入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国家梯队”。

    这是瑞安继成功创成省级森林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国家卫生城市后,“六城六市”联创工作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创建硕果频挂枝。全域环境整治得到整治,243条垃圾河、黑臭河全部消除,占全省六分之一的省市控劣Ⅴ类水质断面全部销号,创成省“清三河”达标县、夺得“大禹鼎”,完成造林绿化4.8万亩、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已申报验收。

    文明脚步不停歇。2019年,瑞安树起“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的文明城市建设新理念。

    “八美八化”行动引领全域景观化改造,桐浦、滨海入选全省百大最美田园,获评全省首批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曹村天井垟实现从涝区向粮区、景区、示范区“三级跳”,高颜值田园综合体和5G智慧农业园每年吸引游客50多万人次,成为全省乡村振兴样板。

    与此同时,文化装点了美景。瑞安着力构建“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文化圈。 272个农村文化礼堂重塑乡村精神家园,获评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先进市。

    截至目前,瑞安拥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工业百强县、全国文化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43张国家级、省级“金名片”,文明之花开遍瑞城。

    曾经的“老”瑞安,正在逐渐变“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第00002版:解码云江巨变
   第00003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第00004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第00005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第00006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第00007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第00008版: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城市全域美丽蝶变
瑞安日报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00004 城市全域美丽蝶变 2019-9-3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