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陈岙
■陈思义
1
陈岙有山有水。
山叫大罗山,山势陡峭,多为灰白色的露岩。当初种的番薯像老鼠大小,一爿山园挖出来的番薯不够一畚箕担。青黄不接时收割未熟透的稻谷烘烤取米,寅吃卯粮。于是村里人就学打岩,做石匠,打石条。82岁的陈庆荣说自己14岁学打岩,后来娶妻生子给儿子取名也带个“岩”字,大罗山的岩。那是一个艰苦奋斗的岁月,温瑞塘河上造了不少石桥,桥板石就是用铁锤叮当叮当敲打出来。大罗山的岩质地好,大岩石打制成长长的桥板石,长长的桥板石从山上抬下来要用36个人,其中的物理原理陈庆荣说起来挺复杂,当然拼力气是先决条件,后生们个个抬得腿发抖,寒天也一身汗。“手持铁锤叮当响,肚皮饿得咕咚响”,陈庆荣说,地方上想找个胖子都难。
水叫中溪,也叫陈岙溪,其实平日就是一片荒地,溪床上满是乱石,长着芦苇杂草。60岁的董笃权回忆,溪里仅有一个水潭,三丈见方,小孩在嬉水,妇女在洗衣,“水”在这条溪仅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然而一到下大雨,多为灰白色露岩的大罗山山洪暴发,溪水漫入村庄,村里就积水,水退了泥污遍地。来到山下的陈岙,那路“晴天统统是泥粉,落雨统统是水凼”,即便后来有了自行车,骑车本领也得好,不然一不小心会栽入水田中。说实话在温瑞平原上陈岙算是自然条件差的村子,听说外村囡儿也不愿嫁到陈岙呢。
陈岙人始终以翻身当土地主人的姿势,战天斗地练就艰苦奋斗之精神。一批人热心农业把水稻番薯种好,靠勤与俭过日子,交公粮搞水利推广良种上级表扬了陈岙人。一批人外出养蜜蜂,一箱箱意大利蜂,风餐露宿追着花蜜天南海北地跑,手头有了原始资本积累,有点跃跃欲试。一批人办了队办企业叫耐火砖厂,生产陶瓷开关、熔断器,尝试着“洗脚上岸”去创业。40岁那年,陈庆荣也放下了打岩锤,办了陶瓷厂,他明显感觉到温瑞平原上已吹来一股风。这股风越吹越猛,星罗棋布的家庭作坊制作编织袋、羊毛衫、标准件、水龙头、松紧带,不怕赚钱少,就怕不赚钱,经济学家谓之“小商品、大市场”,报纸上新闻天天有。听说产品靠自己去推销,村里走出百人推销员大军闯天下。为赶时间他们舍得花钱坐飞机来来去去,报纸上“飞来飞去”这个记者的报道用语出现了,也把温州人敢于天下先特别能吃苦的精神传扬开去了。东南风来满眼春,电镀、水暖、标准件行业迅速崛起,创业当老板的多了,民营经济发展了,陈岙村抛掉穷帽子了。
2
陈岙变富,始于治山治水。
60岁的董笃权回忆,陈岙溪的水潭是移动的,一次洪水冲刷过后水潭又移动了。这也给陈岙人一个启发,何不清理溪床使之成一个大水潭蓄住水呢。水是宝,蓄住水就是蓄住宝,山水稀缺啊。一个情节在他们议论时就反反复复出现了,不少企业要向陈岙人买水。强大的班子说干就干,一、二期治水工程干下来,溪床上的乱石卖给建筑队搬走了,溪岸筑了堤坝也就坚固了,溪里建了堰坝,蓄水7万多立方米,一下解决了吃水问题,又向附近企业卖水换来“第一桶金”。这条溪,本是奈何不得的无赖,如今变成了挽留下来共享共乐的朋友,你好我也好。办事业也有物理上说的惯性,保持匀速运动状态的陈岙又接着平整了一片乱坟堆,建成了村属标准厂房出租,得来“第二桶金”。变废为宝,可以这么说。几年下来陈岙村集体家底富了,村民参加合作医疗保险和失地保险的保费由村里“埋单”,老人公寓、文化公园、农家书屋、公厕都有了,成了浙江魅力新农村。八年前我去陈岙采风,村民每每会念起一个顺口溜,夸自个村“水泥路最长,汽车最洋,山水最甜,榕树下最凉,别墅最漂亮”,口气和表情都很自豪。
然而,一棵榕树的死亡引发陈岙人思索,一个环境保护理念终于扭转乾坤。榕树易繁殖,生长快,每在河边村头霸踞一方,久经台风暴雨而不屈不挠,荫护数代人。榕树与水相生相连,从村头过来再沿溪一路过去,九棵古榕冠大干粗,枝叶繁茂,彰显陈岙风水蔚然有灵气。九棵古榕,长长久久,这一棵为什么死亡?查来查去是工业废水污染了地表与地下水,小电镀小抛光排出的废水把溪水都染了色,榕树也死了。由贫困向富裕转变是人类共有的情结,由单一农业向工业化挺进是温州人的努力方向,而工业污染非所愿。枯死的榕树敲响了警钟,过度索取、污染环境不可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陈岙村开始了绿色产业转移,做好山水文章续篇。
小电镀小抛光自觉关门停业了,老坟迁移到生态陵园了,溪两岸违章建筑拆除了,上面布置拆违的那一年,这里已无违可拆。溪岸是生态的,有孔隙可供草木鱼虾生长或筑巢,也有利于河水与堤岸土壤之间养分交流。一个非常专业的名词“生态河岸带”,被眼前事实深入浅出地解析了。枯死的古榕树旁也立了一块石碑,刻着一首《题枯榕》:“遮风挡雨滤烟尘,苍郁葱茏十二旬。一自村头污水沴,枯枝不复庇乡邻。”旁边新栽下的榕树已长人高,一起见证了一次枯荣转换,阳光、雨露、土壤、水源、空气一切安好。
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董笃权在溪畔公园大榕树下,手指着游步道、公园、生态驳岸、堰坝、游泳池、酒店、别墅区、大罗山画了一个大圈,不无自豪地对我说:现在可算是绿水青山非常漂亮了。新闻媒体曾用“无中生有”来形容这条溪,确实,以前这是一片乱石和野草,不见水流。五水共治,绿水满溪,溪也宽了。溪上建了五个天然活水游泳池,分游泳赛道池、游泳培训池、儿童戏水池,档次就在专业分区。董笃权特别开心,省里领导说了,120米的泳池,全国第一。大罗山裸露山体搞了生态修复,也是很专业的事,还建了一片示范林,种了银杏、红枫、香樟,看到松鼠也跳过来了。郁郁青山,潺潺绿水,这里成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陈岙人从卖水到“卖”乡村风光了。这里有皮划艇、漂流、垂钓、烧烤、摄影、旗袍秀、亲子游,一天来游玩的最多达到1.6万人,有2000多辆私家车涌入,去陈岙玩是一种实在实惠的选择。我看到,一群穿旗袍大妈榕树下拍照,气韵饱满,乐得嗨了。走路都比北京人快半拍的温州人,终于在绿水青山间松弛下来了。
美景佳处,游客盈门。生态家园,主客共享。搞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农村旅游,陈岙连续举办生态旅游文化节、徒步登山越野大赛、休闲“岙运会”、海峡两岸青年交流活动,开发活水游泳、激情漂流、健身登山、自由骑行等健体休闲活动,有人来玩了觉得开心了放松了有慢生活了,有人来玩了回去把自己村也弄成了另一个样本,有人来玩了还再来,有人来玩了发了一大通微信朋友圈,朋友跟着来玩了也发了一大通微信朋友圈,幸福的感觉就打开了。这不就在推销生态休闲的生活方式与幸福气氛吗?
我羡慕,错落有致的别墅式套房,就建在花草树丛中,碧水在身旁潺潺流过,水中红鲤鱼朝你游过来。47岁的钱存华告诉我,拆除旧房建新村时村里特意去成都观摩退台式房子设计,无架空电线,垃圾分类处理,小区智能化。人均绿地面积达37平方米,地面上不见车,两万多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建在花坛、树木、小桥、流水、游鱼的下面,车子进进出出你就看不到了。58岁的陈圣寿泡起了功夫茶,住在一楼的他邀我们进屋坐坐聊聊,在乡村一个农家品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59岁的叶多尧每天去公园弯腰压腿,他说这里本来是一片淤积的小溪滩,溪里全是石子沙,如今山清水秀,游嬉的人这么多,一来保护了环境,二来也有了收入,一举两得。小区花架下,黄爱月抱着小孙子在与人闲聊。她本来在城里买了套房,搬到城里住了20多年,现在又回陈岙来了。她说像她这样回归陈岙的人不少,这里比城市清爽,没有“城市病”。人们改口说,在温瑞平原上陈岙有山有水应该是自然条件优越的村子,听说不少大学毕业的女生嫁到了陈岙呢,在城里上班的新媳妇下班了开车回陈岙住,也不觉得路远。
幸福是一种感觉,住在绿水青山间是一种时尚。陈岙村是全国文明村镇、浙江省文明村,改变的不单是山水,主要还是人。村党支部书记陈众芳说,这得益于我们一直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动摇。陈岙村村歌曾在2011年第二届全国优秀村歌评选中获奖,歌名叫《富在绿水青山间》,词作者是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