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万松城市书房,市图书馆万松分馆!
24年,这里有我们
最温暖的阅读记忆
■记者 黄君君/文 孙凛/图
走过市区万松路科技大楼一侧的万松城市书房,很多人会不自觉地停下匆匆步伐,瞄一眼窗内沉浸在书香中的身影。可在近日不少市民发现,这里的大门锁上了,门上张贴着数张粉红色的闭馆通知:由于万松路科技大楼即将启动改建立体停车场工程,自2019年10月1日起,市图书馆万松分馆(老图书馆)实施闭馆,万松城市书房同时关闭,开始腾退搬迁工作,所借图书、光盘归还请到市图书馆总馆办理。
1996年至2019年,从市图书馆到万松分馆、增设万松城市书房,将近24年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但这个闹市里的书香一角,记录着瑞安人阅读方式的变迁,成为很多市民记忆中最温暖的文化符号。
万松城市书房关闭
市民纷纷表达不舍
10月9日,记者透过万松城市书房的玻璃窗往里看,只见一排排书架上整齐摆放着各类图书,一张张木质长桌上,徒留一盏盏台灯。这里,不再有人捧书阅读,不再有人备战考试,不再有人埋头写作业。
“这里在闭馆腾空,还书请到市图书馆总馆。”保安朱锐弟见有人敲门,赶紧开了门,探出头来解释。这样的动作,这几天里他重复了无数遍。
万松城市书房是全市第一家24小时开放、全自助、无人值守的图书馆,但图书整理、卫生打扫等方面仍需专人,来自物业公司的几名保安就兼任了这份工作。朱锐弟今年1月份入职,文化水平不高的他,对这份工作却喜欢得紧。“一边整理图书,一边看着别人认真读书,对我来说也是种熏陶和享受。”朱锐弟说。
“暑假和周末最热闹了,城市书房坐满了人,有些人坐不下,只能去楼上的阅览室。清晨6时就有人背着书包来了,凌晨一二时还有人坐着,甚至有人在里面坐了一天一夜。”朱锐弟压根想不到,一个小小的城市书房如此受人追捧。
万松城市书房位于万松路科技大楼一楼,建筑面积近200平方米,设有阅览座位59个,于2014年9月开始筹建,总投资约50万元,2015年2月对外开放。目前,万松城市书房月借阅量在1000册左右,月人流量七八千人次,这个数据一直高居全市各大城市书房榜首。
虽然早早预料到万松城市书房会因科技大楼改建而关闭,但这一刻真的到来时,不少市民难掩心中的失落。“24小时图书馆没了呀,有点难过”“曾经的阅读从此定格为亲切的回忆……”“24小时的自习室没了, 这可是见证我高三奋斗生活的地方啊”“真心希望立体车库建好后,能留个地方给城市书房”……众多读者在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留言,表达了不舍之情。
从闭架到开架
万松分馆见证大变迁
万松城市书房,其实是市图书馆万松分馆一楼改建的。沿着楼梯向上,从二楼到四楼,就是市图书馆万松分馆的各个馆藏室。相较于万松城市书房,市图书馆万松分馆停留在市民记忆中的时间更长,它更是直接见证了瑞安人借阅方式、阅读方式的改变。
在2010年12月底之前,如今的万松分馆就是瑞安市图书馆。1996年6月26日,市图书馆从解放中路人民医院老门诊临时馆址迁入科技大楼。“当时,新馆址宽敞又明亮,与临时馆址完全不一样,馆员们都很欣喜。”市图书馆馆长王晓东于1992年参加工作,当时位于吊桥头的馆址刚拆迁不久,他报到时就在临时馆址,一直工作了4年。
“临时馆址光线差,面积小,两个书架之间狭小,人得侧着走。”今年51岁的市图书馆老馆员李林犹记得,当年馆员们艰难地穿梭于书架间为读者查找书籍的模样,“那时绝大多数图书只能闭架,读者要在门口的目录柜里摘抄书籍目录后,交由馆员寻找。”
迁入科技大楼后,面积从临时馆址的三四百平方米跃升至1515平方米,曾经的木制书架变成了铁架,两个铁架之间的空间变大,这让绝大部分图书得以开架,供读者自由挑选。“临时馆址的书架间缝隙仅35厘米左右,搬到这里后扩大至90厘米,一些打包压在角落的图书,终于可以上架了。”市图书馆老馆员、现万松分馆负责人林瑞敏说。
起初,该馆仅设图书外借室、报刊阅览室、少年儿童图书室、参考阅览室等,1998年前后,随着计算机的应用,陆续增设了电子阅读室、视听读物外借室等。“刚开始安装了10台联想电脑,每天都爆棚,后来电脑增加至40台。”李林说,有些人利用电脑练习打字,查找资料,但更多年轻人会用电脑玩当时最流行的游戏。
视听读物外借室也极其受欢迎,排队借阅光盘、磁带的市民络绎不绝。据统计,2005年到馆读者15万人次,图书(光盘)借阅53万册(次),其中光盘借阅47万次,占总借阅量近九成,而在2018年,光盘借阅量仅22万次,占全年借阅量的20%。
“当时人们听鼓词、看连续剧都来图书馆借光盘,现在随着老一辈人离去,听鼓词的人越来越少,加上鼓词作品更新慢,另外随着科技发展,获取视频途径变多,借光盘的人更少了。”王晓东说,如今不仅视听读物外借室门前冷落,曾经爆棚的电子阅读室也变得门可罗雀。不过,馆内曾经依靠手工才能完成的工作,如今已大部分被计算机取代,实现自动化、智能化。
腾退搬迁进行时
预计10月底腾空
“以前,大家到图书馆看书、借书;如今很多人到图书馆更多的是图个学习氛围和环境。”王晓东说,近年来,市民学习热情高涨,原来看起来宽敞的图书馆已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2010年12月30日,市图书馆搬入现址。新馆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657平方米,设计藏书容量50万册,阅览座位1000个,网络节点500个,是集文化、教育、科研、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公共图书馆。
有了新图书馆,科技大楼的旧址是否要保留?这在当时产生了争论。考虑到市民的需求,加上周边学校众多,最终由市领导出面召开协调会,将该处改为市图书馆万松分馆(少年儿童图书馆)。如今,科技大楼即将启动改建立体停车场工程,市图书馆万松分馆完成了历史使命,从10月1日起实施闭馆。
眼下,万松分馆负责人林瑞敏带领着两名馆员在做腾退搬迁工作。面对5.5万册藏书和5万张光盘,搬迁无疑是个浩大的工程。“搬其实很容易,最难的是清点、整理。”林瑞敏说,为了尽快搬迁,从10月6日起,他们就开始清点、整理工作。
10月9日,记者在万松分馆4楼见到了他们。穿着防尘服、戴着口罩和手套,3个人均是“全副武装”。“你看,上午刚戴上的手套,现在已这么脏了。”林瑞敏将手掌摊开,手套已沾满了灰尘。
据王晓东介绍,10月底前该馆将腾空完毕,全部图书(光盘)先暂存市图书馆总馆。据悉,科技大楼改建立体停车场后,会保留一点空间,重新打造城市书房。届时,一个崭新的城市书房会出现在市民面前。
[相关链接]
目前开放的城市书房:滨江社区城市书房、万松社区城市书房、安阳大厦城市书房、玉海楼城市书房、心兰书社城市书房、明镜公园城市书房、潘岱街道城市书房、南门社区城市书房、祥云社区城市书房、瑞安市行政服务中心城市书房、锦湖街道桃源社区城市书房、瑞安市委党校城市书房、东山街道城市书房、外滩城市书房、莘塍街道城市书房。
祥和社区城市书房尚未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