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瑞安市“最美政法干警”系列报道之五
蔡雅芝:为折翼天使重新插上翅膀
■记者 陈丹丹
大眼睛,身材高挑,语速很快,笑声中透出爽朗。这是“90后”女检察官助理蔡雅芝给人的第一印象。
涉罪少年眼中的知心姐姐,法治课堂上的普法先锋……她的身上有很多“标签”,但内心始终保留着崇法善治的信仰,牢记作为一名人民检察官的职责:让法治阳光温暖每个角落。
帮助“迷路的小熊”回家
市检察院大楼里有这样一个角落:微黄温馨的灯光,颜色清新的桌椅,营造出家一般的归属感。这里是市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以下简称“未检”)办案区,是未检检察官们亲手布置的处理未成年人案件的温情场所。
2016年3月,蔡雅芝进入未检部门。她说,每个失足少年都是折翼的天使,而未检工作就是为他们重新插上翅膀。
这些“折翼天使”里,就有“迷路的小熊”。
“小熊”说的是来自四川的未成年人熊某,因受人唆使参与盗窃,被公安机关抓获。
接到这起案件后,蔡雅芝花了很长时间,了解案件背后的故事。原来,早早辍学的熊某有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姐姐在厦门务工,与他很少有联系。
“家庭的残缺、关爱的缺席、管教的缺失,让熊某误入歧途,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蔡雅芝说。
念及熊某犯罪情节轻微,系初次、偶然犯罪,归案后悔罪表现良好,市检察院对其作出相对不起诉的处理。从市看守所出来的熊某告诉蔡雅芝,他想回老家,过完年后找份工作重新开始人生,可身上仅有20元零钱和一部没电的手机。
熊某迷茫、无助的眼神深深触动了蔡雅芝。她将其带到市黑眼睛公益发展中心未成年人观护基地,千方百计联系上熊某姐姐,告知一定要给予小熊更多的关心,不要让他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当天晚上,熊某在观护基地吃上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睡了一个踏实的觉,第二天踏上了与姐姐相聚的回家路。
在日前举办的全市政法系统文艺晚会上,“小熊”回家的故事被改编成小品,搬上了舞台。
乐当“阳光下的引路人”
在从事未检工作两年多时间里,蔡雅芝对未检工作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她坚信:“教育一个孩子,就是在挽救一个家庭”。
近年来,她积极参加“法治进校园”宣讲活动,为我市多所中小学校的上千名学生普法,做未成年人学法守法的引路人。去年12月,她担任市特殊教育学校法治副校长,为该校学生送去普法教育。
面对犯罪嫌疑人,她心思缜密,义正辞严;在宣讲台上,她和风细雨、笑靥如花。法律知识比较枯燥,她就想方设法创新讲课形式、内容。她说,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讲法,让法治理念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从小就自觉努力做一个守法公民,“只要台下有一个人听,我就愿意讲下去”。
她还参与制作了瑞安未检特色宣传品牌《“薇薇道来”——法治教育系列小手册》,一本本“漫画+文字”形式组成的小手册,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此外,她时常走上演讲席,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的形式,传播检察系统“好声音”,先后在“学习贯彻十九大,传承红船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
从事检察工作以来,她先后在侦监、未检、案管、第一检察部等部门工作。每一次岗位的调整,她感受最深的是,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法学知识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宽,作为新时代检察官,更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夯实知识功底,积蓄前进能量,做一个永远在路上的学习型检察官。
人物名片:蔡雅芝,女,1991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2015年10月入职,2017年6月被任命为检察官助理。她以实际行动关心关爱困境中的未成年人,传递司法温情,曾获温州市第二届未检业务竞赛“未检业务标兵”称号。她充分发挥“智囊袋”“警示牌”作用,撰写的多篇业务分析研判材料,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