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文化是源源不断的发展力量
■薛建国
在历史长河中,一个地方的存在,是经历过无数裂变、碰撞而形成一个整体,这种聚散而合的东西好像是无形的,但又是真实存在的。好比万里长城,我们看得到它的雄伟,也看得到构成它躯体的古朴青砖,但我们看不到是什么把它们粘合在一起。既然它们能够历经沧海,屹立经年,肯定有一种力量的支撑。在没有水泥混凝土的时代,我们的先人是有智慧的,是将糯米煮熟捣烂作粘合剂使用的。建筑是凝固的艺术,艺术就是文化;中国的建筑历史很古老,古老的建筑是传统文化,而发展到今天,注入更多现代元素、设计理念的建筑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一个村、一个镇、一座城皆因人的聚居而成,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这种文化是有渗透力的,对一个地方的发展,对一个人的成长都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多年前,在经济条件还比较困难时候,在浙江一些地方,每年高考都能取得好成绩。这些取得好成绩的考生,有的父母目不识丁,有的常年吃梅干菜,然而,就是这些吃梅干菜的孩子后来不少读到了博士,甚至成了院士。所以,今天梅干菜还有一个很好的名称叫“博士菜”。如果解码某地博士现象,就得寻找此地的文化之根。我们经常讲,诸暨、东阳的孩子天生会读书,“天生”一说当然是不科学的,但基因是存在的,这个基因就是耕读传家的文化基因。
我市陶山镇历史古老,文化底蕴深厚,同样有着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文化基因。优秀的文化,必将孕育优秀的人才。陶山镇虽然只是一个镇,但分布在全国各地及海外的成功人士并不少,他们是陶山散出去的星,是陶山宝贵的资源。如何用好这些宝贵资源,将星星聚拢迸发太阳光辉?陶山成立乡贤联谊会,打乡贤文化品牌,设立发展基金是一条不错的路子。在外陶山人,如同地瓜,枝蔓伸展在外,但根永远在陶山。打乡贤文化品牌,就是对他们的一种深情呼唤。谁心中没有故乡,谁记忆中没有乡愁?这种呼唤一定会得到真切响应。
一个地方的发展,既要埋头苦干,也要抬头看路。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我们若想与时代共频共振,就要居高望远。乡贤是各方成功人士,是站在一定高位上,有他们助力家乡经济发展,一定会拉高家乡经济站位,加快家乡经济同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融合,把陶山带向世界,把世界带回陶山。陶山的未来一定是美好,陶山的发展深不可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