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365天放映电影近600场
电影放映员许高峰:只要村民喜欢,我就继续做下去
■记者 钱枫枫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总是“上夜班”,除非家里有急事请假,否则每晚从不间断。他们带着机器设备到处跑,录喇叭去村里广播,爬上爬下搭银幕,雨天用自己的雨衣给机器披着,他们就是露天电影放映员。干这一行已有28年的电影放映员许高峰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村民喜欢,我就放映下去,这就是对我最大的肯定。”
天天夜班的放映员生活
近日傍晚时分,在南滨街道阁三村文化礼堂,电影放映员许高峰已经搭好银幕,在调试放映的机器。当晚,许高峰带来的是《夜袭》《我的长征》两部红色电影。得知今晚有电影看,晚饭后,村民们三三两两提前赶来文化礼堂“占位”。不一会儿,文化礼堂里就人头攒动。
我市现有17支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2个人为一队。今年51岁的许高峰是马屿人,主要负责曹村镇、马屿镇、平阳坑镇的电影放映,有时会临时跨区域放映。每次他要15时多出门,运设备、放广播、搭银幕,忙忙碌碌到电影开始放映才能坐下来,在设备旁边啃一块面包或吃碗面条就算晚餐了。
许高峰常备的两件装备是外套和雨衣。“山里温差太大了,中午艳阳高照,晚上就瑟瑟发抖,所以我们都会带一件外套。”许高峰说,雨衣也是必备品,有时放着露天电影,突然就大暴雨了,要赶紧拔电源,给设备披上雨衣,自己淋湿没关系,设备是最重要的。
从15时多出门,一直到23时多才能回家,这样的夜班一干就是许多年。许高峰很少请假,几乎每天晚上都在奔波忙碌,一年365天他放映电影近600场。他遗憾地说:“就是孩子小时候总是没时间陪他写作业,也没能一家人吃顿晚饭。”
为几户村民送电影上山
许高峰的父母都是原瑞安电影公司职工,父亲是瑞安最早的三名电影放映员之一,母亲是电影院售票员。许高峰七八岁就跟着父亲去放映电影,从小耳濡目染,对电影有自己独特的感情。1991年,他进入马屿电影院当放映员,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电影放映设备更新换代,2007年转为数字电影放映员,将电影送到农村。
露天电影是一代人的记忆,那时候文化生活贫乏,一场露天电影是大家最珍贵的文化盛宴。随着时代的发展,露天电影留在了城市居民的记忆中,但村民们对看露天电影的热情仍然高涨。所以,“许高峰们”仍然坚守着这份情怀,不管多远都把这种文化送到村民面前。
“有一次,去平阳坑镇黄岩村放映电影,山下放完之后村里要求山上也要放一场,因为山上还住着几户村民。”后来,许高峰特地带着机器爬上山为几户村民送去电影。他说,只要村民喜欢,他就放映下去。
据悉,我市实施公益数字电影“2131”工程已有13年时间,实现了让每个村每月看一场免费电影的目标。市新农村数字电影有限公司经理郭峰表示,山区、农村、海岛对电影的需求还是很大,村民们不愿意去电影院看电影,也更热衷于红色电影、京剧等老片子。17支电影放映队全年送电影下乡,共放映电影8000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