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有了国字“金名片” 农产品质量更安全
■记者 潘敏洁 通讯员 杨剑/文 记者 庄颖昶/图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牵动着千家万户。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名单,我市榜上有名,成为温州唯一上榜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据了解,2016年以来,我市围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以落实责任为基础,以标准生产、全程监管为手段,构筑起从田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链”,全力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
农田首创“田长制”
作为马屿镇15号地块的护田员,洪邦钱一有空就到田里逛逛,清理田间地头随处乱扔的垃圾,宣传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农业生产技术规范。
据了解,15号地块护田员既有像洪邦钱这样有威信的农业大户,也有地块所在村的村干部。除了护田员,15号地块还有田长和副田长,他们分别由镇班子成员和驻村干部担任。据悉,马屿镇以河流、道路等为界限,将全镇农田划分为20个网格地块,每个地块配备田长、副田长及护田员。
田长、副田长、护田员,按网格对农田实施管理,形成了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特殊模式——“田长制”。据悉,去年我市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借鉴“河长制”的成功经验,在全省率先推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格化“田长制”管理模式。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田长、副田长负责组织日常检查和督促考核,护田员负责具体落实,并联系群众共同管理农产品安全。
目前,我市以粮食功能区、蔬菜现代园区、林果种植基地为载体,以56省道、瑞枫公路、滨海大道、绕城高速、104国道复线、高铁、沈海高速等7条主要道路两侧15万亩农田为重点,将全市约25万亩农田划分为202个网格。每个网格均设置田长、副田长和护田员,由乡镇(街道)班子成员担任“田长”、驻村干部担任“副田长”、4到6名村干部或区域内有威信的大户担任“护田员”。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网格化管理,构筑全域监管网络,落实“田间地头随手捡”“化肥农药合理用”等措施,形成覆盖全市区域的网格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
生产实现标准化
马屿天井垟曾经是涝区,经过“两区”和“三位一体”等建设,如今已华丽转身为浙江省最大的粮食生产功能区,达到亩产吨粮的生产能力。
据介绍,天井垟种植的水稻实现全程机械化、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等现代化先进技术,并且大力推广新型农机具。不但保障了粮食质量和安全,也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粮食种植和生产。
近年来,我市围绕粮食、蔬菜、林果、畜禽、水产五大主导产业,制定实施23项农业地方标准,强化对“产出来”环节的安全控制。目前,我市建成金川有机稻米、上郑花椰菜、湖岭肉鸡、九里红瓯柑等一批标准化示范场。全市标准化生产面积38万亩,标准化生产率63%以上。
此外,我市围绕农药、化肥、废弃包装物的减量控害,推行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养殖技术,不断推进生态化种植。据统计,我市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31.1万亩,绿色防控3.7万亩,测土配方施肥58.1万亩。回收处置农药废弃包装物43.88吨,回收率、处置率均达100%工作。同时,我市开展畜牧业绿色转型升级,全市42家规模养殖场全部安装线上防控体系,建成14家美丽牧场。
农资(农业投入品)监管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首要关口。近年来,我市创新农资经营管理方式,积极推进农资经营示范化创建,强化农资信息监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工作做法作为全省先进推广。我市还全面推行农药购买实名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鼓励施用有机肥,从源头上减少有害物质对农产品质量的危害。目前,我市已全面禁止使用高毒农药,限用农药全面退市。
同时,我市还组织开展农资经营规范化示范店创建活动,按照统一门店招牌、统一农资摆放、统一明码标价、统一制度上墙的要求,全市创建农资经营规范化示范店42家。陶山式熊农资连锁店、梅屿大锋农资连锁店获评2017—2018年全省诚信农资经营示范店。
农产品“身份”可追溯
“你看,每一袋包装好的‘净菜’,都附带有一个‘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就能迅速获悉蔬菜的生产基地、农事操作、检测方法等信息。”万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雷大锋说。“净菜”是蔬菜加工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也是该公司的主打产品。
万科农业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实行“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过程一体化质量安全管理,采用统一供种育苗、农资供应、肥水管理、病虫防治、产品检测、品牌销售的一体化运营方式。
2014年,我市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并以温州万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瑞安市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为溯源点试点,为试点合作社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二维码打印机和相关培训指导。同时将部分规范生产主体的概况、检测数据录入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
目前,全市168家示范性规模生产主体全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二维码追溯,可追溯率达100%。消费者可扫描二维码,随时查看农产品生产信息以及主体基本信息,从而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闭环追溯。
每逢农产品上市,马屿的农户都会习惯性地带农产品样本到马屿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进行检测。只要农产品检测符合标准,工作人员就会打印了一份农产品食用合格证。除了农户主动带样本前来检测,该中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窗口工作人员也会入田随机抽检。
据悉,我市每个乡镇都设置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和农残快速检测员,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巡查和农产品农药残留抽样检测。目前,我市已形成了以瑞安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乡镇快速检测室、生产经营主体自检室、农贸市场检测室为网络的四级检测体系。据统计,我市全年定量检测达到1200批次,乡镇快速检测室免费对外开放,定性检测达到1万批次。
农产品牌影响力扩大
万科农业旗下农产品自去年11月登上南极科考队的餐桌后,今年他们公司的“绿印象”牌蔬菜再度登上了极地科考队的餐桌。
此次万科农业提供了大西红柿、山药、土豆、冬瓜等48种蔬菜,总供应量达2万多公斤。不管是蔬菜种类还是供应量都比去年增长一倍多,成为“雪龙号”的主要蔬菜供应商,打响了瑞安农产的品牌知名度。
近年来,万科全力打造精品蔬菜品牌“绿印象”,成为越来越多精品超市、高端市场的合作伙伴,大大提升了本地蔬菜的附加值。
万科农业仅仅是我市打造农产品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着力打造“瑞安农产”品牌,实施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培育与优质农产品营销网络建设。自2016年5月,首家“瑞安农产”区域品牌旗舰店开业以来,“瑞安农产”已累计在温州市政府生活配套服务区、瑞安旅游集散中心等场所开设7家品牌体验店。此外,“瑞安农产”还与农商行丰收购等第三方电商平台合作,上线多种品牌旗下优势农产品,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
眼下,全市涌现了“上望花椰菜”、“鹿木马蹄笋”、“金川有机大米”、“华盛水产”(白色农产品),“香海烤虾”、“梅屿番茄”、“高楼杨梅”(红色农产品),“清明早茶叶”、“陶山甘蔗”(绿色农产品),“陶山温郁金”、“瓯柑”(黄色农产品,“高楼茄子”(紫色农产品)等一批知名的五彩农产品。
同时,我市大力发展“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统称“三品一标”)经济。据统计,目前“三品”总面积达到12.36万亩,无公害农产品34个,绿色食品11个,有机农产品认证4个,地理标志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