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歌
■冯具坚
我喜欢听歌,喜欢听经典老歌。
高亢、激昂的乐曲,使我心潮澎湃,豪情满怀。听,一曲《农友歌》骤然响起:“霹雳一声震(哪)乾坤(哪),打倒土豪和劣绅(哪),往日穷人矮三寸(哪),如今是顶天立地的人(哪)……”我的眼前突现一组镜头:一队手持鸟铳梭标的男女农友,踏着节拍,一路高歌向前走来。粗犷豪放的舞蹈伴随着铿锵激昂的歌声,把千百年来压在最底层如今翻身作了主人的农友,演绎得豪情万丈,激情四射。我似乎也走进了这火与血的年代,与他们相融在一起了。
我也喜欢低沉、欢快的歌声:“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歌声由远而近,由弱渐强轻快地传来。我仿佛跟随着一队游击队员,在夜幕的掩护下,越过高山,涉过深水,穿过茂密的青纱帐,奔袭在敌人的后方,正迅速接近敌人,举枪,瞄准,战斗就要打响……
我最喜欢少数民族的歌曲。每当听到那舒展、宽广的旋律,我的心就飞向了那“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雪域大漠,雄鹰展翅的地方。俯仰天地,寄情山水,胸怀变得无比博大,能包容万物;意境变得无比崇高,能小天下万事。
音乐是非现实的声音,又是从现实升华出来的美的精灵。这些经典老歌在时间的长河中,历经淘沙,越发散放出珍珠般的光彩。就像陈年老酒,经久酝酿,越发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尝一口就有醉人的甘甜。
古有“钟鸣鼎食”奢华的排场,亦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雅趣,而我只是让老歌一直陪伴在身边。早年,有了磁带,我就去买了收录机来播放。后来,我又把喜欢的歌曲收集起来,录在一盘盘磁带上。不久,我又把这些歌曲拷贝在播放器里,收藏在手机里。从此,就没有了“卡带”,年久声音失真的问题了。如今,我一按音键,甜美的歌声就飘散出来。甜美的歌声进入我的生活,使我生活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充满了阳光的明媚;甜美的歌声也沁入我的心扉,它荡涤着心中的尘埃,给我心灵以宁静与平和,也给了我温暖的欢欣与鼓舞。
古人对优美乐曲亦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孔子欣赏了齐国的《韶》乐后,甚至“三月不知肉味”——美好的音乐使人排弃了音乐以外所有的感受,完全沉浸在艺术的韵味之中了。音乐为什么有此巨大的魅力?我想,人的情感是极具敏感、丰富的,而音乐亦有一种天然的情感蕴含其中,可谓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虽然我们的文化、个性与经历各不相同,但浅浅的律动,深深的吟唱,总有一曲能轻轻地叩击着你心里的某个角落,触动你埋藏最深处的神经,激起你心灵的回音,唤起心灵的共鸣。就像弹奏琵琶一样,按下一指,拨动一弦,就会发出一种声音,而当“轻拢慢撚抹复挑”“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拨动时,人们情感的闸门便轰然打开,奔涌而出,变得如痴如醉。
所以,当年《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奏响时,人们国恨家仇的情怀便涌上心头,就同仇敌忾,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而今《西沙,我可爱的家乡》《我和我的祖国》传出时,人们如沐春风,心中荡漾着爱乡爱国的豪情。前不久,美国纽约爱乐乐团来到朝鲜访问演出,最后,当朝鲜民谣《阿里郎》响起时,全场听众眼里闪烁着激动的泪花,此时此刻,它成了宣扬和平的最美乐章。
音乐创造和传递着美,陶冶人们的情操,催人奋进,化解仇恨。
生命因为音乐而生动与精彩;生活因为音乐而丰富与充实。
热爱音乐吧,它将永远感召人们走向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