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6版:财富榜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采摘成本高于收购价
柿子熟了却“有柿无市”

    采摘成本高于收购价

    柿子熟了却“有柿无市”

    ■记者 林长凯

    进入十一月后,柿子成熟了,黄澄澄的柿子挂在枝头随着秋风左右摇晃,甚是好看。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柿子的销路不好,收购价较低,很多种植户把大部分的柿子留在树上任其“自生自灭”,最终不是进入鸟类胃中,就是凄惨地挂在枝头或是掉落地上。

    柿子熟了却滞销

    柿子寓意着红红火火,我市的大部分农村都有种植,是一种颇受欢迎的时令水果。日前,记者在潘岱街道曹岙村看到,该村的一些房前屋后、山坡等地上种了柿子树,成熟后的柿子却大部分被当地农户留在了树上。“现在柿子几乎没人来买,除了采摘一些自己吃外,大部分就留在树上了。”村民林大爷说,采摘柿子50公斤左右需要一天,还得像藏宝贝一样存几天,成熟后只能卖150元左右,连人工成本都不够,而且还不一定能全部卖完。

    据了解,由于今年上半年雨水较多,柿子的产量不是很高,但成熟柿子的市场价格却不高。“以前还会有人来收购柿子,但这两年基本上没有了,市场上柿子的价格也逐年下降,现在个头大、品相好的柿子也只卖3元一公斤,差一点的2元每公斤甚至更低。”林大爷说,很多人嫌麻烦,干脆就不去摘柿子了。

    林大爷在采访中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柿子平均销售价2.4元一公斤计算,一个人一天最多采摘约50公斤左右,如果出去做散工,一天收入在200—300元左右,卖柿子的收入比做散工的收入还低。

    另外,熟悉柿子的人都知道,柿子制成柿饼后可以存放较长的时间。曹岙村柿子种植户陈先生告诉记者,制作柿饼工序繁琐,要先除去柿子的外皮和核,然后再用绳子串连起来,放在太阳底下暴晒。“有些农户会选择在天气好的时候晒制一些柿饼自用,用量也非常小。”陈先生说,即使每家每户都制作柿饼,用量加起来也不是很大,如果没有柿饼加工企业进行收购,剩余的量还是较大的。

    产业链有待延伸

    “熟透的柿子软绵绵的,一不小心就会弄得手上都是果浆,很麻烦。”“都说吃柿子会得结石,谁还敢吃?”“同一时间上市的水果种类那么多,为什么非得要吃柿子?”……记者在市区瑞光大道上一家水果店里,就吃不吃柿子的问题进行了随机采访,得到的答案几乎就是上面这些。在消费市场上,柿子的特殊性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

    市区十八家农贸市场一位水果批发商章先生告诉记者,以前市场上水果种类少,柿子的市场相对较大,而现在水果的种类越来越多,市民对于同期上市水果的选择空间大,口味有所转移,柿子的销售市场自然就小了。其次,柿子不方便储存,因为它不像橘子、苹果、柚子等水果在自然条件下能存放一段时间。如果顾客选择已经完全成熟的柿子,没过几天就会腐烂;若是购买生柿子,又得花时间让其成熟,非常不便。

    相较于其它果树,柿子树的挂果量是比较大的,在自然、原生态的生长环境下,一到结果的时节,一棵较大的柿子树结上几百个柿子都是非常平常的事,然而这些柿子的销售只靠外地收购商,处于被动状态。“我们只能摘下没有完全成熟的柿子,然后以非常低的价格卖给收购商,价格的主动权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这儿也没有专门从事柿子加工的企业。”一位高楼镇民族村一位柿子种植户表示,如果柿子也能像其它水果一样得到深加工,柿子目前的困局或许能得到改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深一度
   第00004版:经信之窗
   第00006版:财富榜
   第00007版:学周刊
   第00008版:百姓事
柿子熟了却“有柿无市”
发力男鞋市场
荣获中国饭店业金鼎奖两项大奖
瑞安日报 财富榜 00006 柿子熟了却“有柿无市” 2019-11-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