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巨变
■施正勋
日前,随义工队走访枫岭学校。面对沿溪涧鳞次栉比的楼房、别墅,我无法相信,这里就是我当年来过,还曾经留宿一夜的枫岭山乡。
1985年初秋,我跟着瑞安县交通局建设科工程技术人员第一次来到枫岭乡大藏村。这里被称之为瑞安的西藏,四面层层山峦包围,条条溪涧环绕,几乎与外界隔绝。
过了高楼西村不远,山间小路便无法通行车辆。为了改变山区闭塞的现状,县交通局牵头正在实施修筑从高楼西村通往枫岭乡大藏村的乡间公路——高枫公路。
一行人只能靠双脚前行。沿途道路崎岖不平,时或必须脱下鞋袜,涉过挡道的溪涧,继续前行,一路涉过七八个大小溪涧,从清晨出门,午后才抵达目的地大藏村。当时尽管年轻力壮,亦觉得累。
全村最高档的建筑物是几座挨排依山而筑的二层砖木结构楼房,楼上檐头低矮,站在窗前,瓦椽紧挨头顶。更多的是零散在山间,用岩石垒成的单层平房。
据当时交通局同事介绍:现在比一年前交通方便多了。他们起先进山测量路线时,一趟要涉过十八道溪涧,十足的壮汉最少也要三四个小时才能从西村走到大藏。枫岭人有个经典的故事:一位壮年男子砍下一棵毛竹,从大藏背到西村,出售后吃一顿最便宜的点心,立即转身回家,一整天背着毛竹爬山涉水,只能换回一支甘蔗的钱。
1986年底,高枫公路通车前,我受上级指派,沿途采访,曾在枫岭乡所在地大藏村留宿。夜晚就住在山边一排两层楼的边间,房间顶部悬挂一盏昏黄的灯泡,形状颇像橘子,光线暗淡。人只得站立在电灯下,才能看清楚日间的采访笔记。睡梦中,时时听到老鼠在“吱吱”地叫。
次日早起,全村找不到一处餐饮店。还是村长不知从何处盛来一大碗稀粥,放进一勺白糖,算是最高待遇的早饭了。
同行的丁朝芳先生当年是高枫公路施工队负责人,熟悉这里的情况,带我去寻找当年的乡办公地点。旧屋早已不见踪影,原址变为正在建设中的别墅工地。
面对四周一幢幢装修豪华的别墅,沿着溪涧,放眼望去,楼房连绵一片,水泥铺就的公路边,停着几辆小汽车。还有一排摊位,这边挂满时装,围着选购的人群,另一边则摆着各种各样的土特产。车路对面停着一辆货车,高音喇叭在连续播放:“公益服务,免费为老人拍照……”
最令我惊叹的是路边一座不锈钢雕塑。底座为“凸”型,褚红色花岗岩镶边,中间为黑色大理石,四周石面镌刻描金“绿色家园”“凝聚侨心”等大字,雕塑朝公路一面镶嵌一块石碑,碑文记述着旅意华侨郑明德、何小琴捐资13万元为家乡建碑的事迹。此雕塑被称作山乡标志性建筑。
雕塑旁边就是枫岭片区办公楼,一排钢筋混凝土建成的四层楼房,宽敞整洁。
沿溪涧边的道路前行,记忆中杂乱堆放着巨石的山溪两边已经筑起坚固的驳坎,路面安装了青石栏杆,既美观又安全。凭栏俯视,溪水清彻,绿得诱人。不远处一台挖掘机正在溪中作业,溪面可见一座跨连两岸的石质拱桥。拱桥造型为中间立桩、两边两架石彻的弧型主拱,桥端两侧及桥中间主桩处各有小拱洞,逢山洪暴发,可发挥泄洪通道作用。桥面上盖有长廊式亭型建筑,总体观感与泰顺县的木质廊桥相似。桥面建筑尚未完成,几位师傅正在忙碌中。
走了一圈,回到枫岭学校。学校旁边还建有枫岭卫生所,两处都是三层框架式楼房。校长已经在门口等候,先带我们参观校舍环境。
据校长介绍,枫岭学校原来开设小学及初中部,还兼带幼儿园,近年来,初中已经撤并,但华侨捐资建成的中学楼金字校名尚在。小学与幼儿园设施齐全,校舍整洁实用。
全校现设有六个年级,学生仅50多名。学校的师资力量颇强,除了政府派来的教师外,原来在城区执教的几位老教师主动要求调到枫岭学校执教,并开设了有特色的书法、篆刻等课程,培养出几位获得全省优秀奖的艺术新苗。
更出乎我意料的是,在学校里竟然遇见两位来自意大利的洋外教。经过简单对话,知晓这两名青年男女系意籍留学生,自愿到这里支教实习,这次准备住上3个月。校长说,因为枫岭是温州市著名的侨乡,山民早在上世纪初就陆续飘洋过海到异国谋生,现在,全乡的青壮年侨居意大利等国的仍占据很大比例。不少华侨经过多年打拼略有积蓄,总是不忘乡情眷恋故乡,除了在老家建房造别墅,还慷慨解囊资助家乡的道路、桥梁等公共设施建设。刚才看到的石拱廊桥就是华侨捐资在建的。村里随处可见的碑刻记录下华侨的各类善行义举。
只是,街道上的行人以老人妇女与孩子为主,很少见到青壮男子。据说,许多豪华的别墅皆由老人留守,或干脆长年关闭无人居住。唯有年底主人从外国归来,才热闹几天。
现住岙口村的退休教师杨永胜说,他已经75岁了,两个儿子全家在意大利,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三间四层楼房,现在一般仅老两口留守,即使逢年过节儿孙全部回来,也足够居住。
下午,完成了计划安排的课程任务,坐车回城时,我突然发觉,汽车穿越过几个长长的隧道。记得当年高枫公路是沿着山边盘旋开筑的,建有桥梁,根本没有开过隧道。问老丁,他答道:“这不是当年的高枫路。那时的砂石路面,弯道多,车开得慢不说,沿路尘埃飞扬,一趟过来,人人灰头土脸的,上车是白人,下车快变成黑人了。”
老丁还提到,当年枫岭通车后,家人告诉海外的亲人这一喜讯时,他们根本不相信,认为是天方夜谭。直到有人回家眼见为实,才连声赞叹:山头人终于有出路了。
公路一通,枫岭的面貌可谓日新月异。如今,连公路也旧貌换新颜,枫岭的变化确实超越了我的想象力。
枫岭山乡的变化,就是新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典型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