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5版:百姓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警鲍湘如:
关键时刻的“判断题”
不能错!

    网警鲍湘如:

    关键时刻的“判断题”

    不能错!

    ■记者 钱枫枫

    他曾经是一名沉着冷静的特警,在发狂藏獒危及群众生命的危急时刻,果断开枪射击;他是一位细心睿智的网络卫士,在侦破大案的紧要关头,成功破译密码;他还是一位顾家的暖男,用“守护舌尖”的方式来陪伴家人。

    他就是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民警鲍湘如。

    危急关头

    开枪击毙发狂藏獒

    2005年,刚刚大学毕业的鲍湘如,22岁,朝气蓬勃,怀揣着对警营的热切向往,进入市公安局,从警首站是特巡警大队。然而,非警校科班出身的他,体能明显跟不上特警队的训练强度。日常的5公里跑步,他总是落在队伍的最后。

    面对“吊车尾”的窘境,他毫不气馁,“每天多训练一点,总有一天我能追上!”鲍湘如下了决心。武装越野、散打搏击、防爆处突,他不懈努力,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业务能手。

    2010年7月的一个清晨,飞云街道沙园村突发藏獒伤人警情,情况紧急。鲍湘如接警后迅速赶往现场。经了解,一条生性凶猛、身高1米、体重100多公斤的黑色藏獒突然发狂,挣脱主人控制,接连咬伤3人。当时,围观群众越聚越多,且藏獒狂躁不安,一旦窜向人群,后果不堪设想。

    怎么处理?这是当时摆在鲍湘如面前一道需要马上解答的“判断题”。他当机立断,与藏獒的主人达成一致意见后,打算采取击毙措施。他一边疏散群众,一边引导、驱赶藏獒至无人区域,在确保现场绝对安全的情况下,果断开枪。“砰砰”两声枪响,藏獒应声倒下,安全隐患成功排除。

    “出枪一秒钟,背后十年功。危急时刻的成功处置,离不开他平时的刻苦训练。”领导和同事这样点赞。

    最后一次机会

    破解涉案手机密码

    2013年,鲍湘如调入网络安全保卫大队成为一名“网警”。为了尽快转变角色,鲍湘如今天粘着这个网络专家问,明天缠着那个破案能手答,无师自通地实现了“一年跟着干,两年能单干,三年成骨干”的自定目标。

    2016年12月,市公安局立案侦查公安部挂牌督办的某特大网络非法贩卖违禁物品案。随着调查的深入,作为主侦民警的鲍湘如发现该案涉及全国20多个省份、70多个地区,且大部分证据在互联网上,侦查难度极大。

    不久,本案关键犯罪嫌疑人在江西落网,警方从其身上查获一个U盘和一部上锁的手机。狡猾的犯罪嫌疑人辩称手机不是自己的,也不知道解锁密码。根据侦查,该手机里面存储的信息与案情关系重大。当涉案手机被交到鲍湘如手上时,解锁机会仅剩下最后两次,如果输错,手机里的数据将被永久抹除并无法恢复。

    “虽然解锁机会剩下两次,但实际只有一次,因为最后一次没有人敢尝试,错了,证据就没了。”鲍湘如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心有余悸。而在对U盘进行专业分析后,鲍湘如即便已经对加密文件逐一解码,但获取的密码仍达十多组。

    高压之下,又一次面对“判断题”,鲍湘如异常冷静,凭借专业和强大的自信心,一次性成功解开涉案手机密码,让专案组一举攻破此案,全案共打击处理违法犯罪分子近200名,缴获违禁物品150余件。鲍湘如也因在案件侦查中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

    守护舌尖

    就是守护一个家

    工作中经常要做“判断题”,在生活中,鲍湘如却乐于做“选择题”,比如对待家人,他就选择以“吃饭”作为密切亲情的最重要方式。

    因为工作忙,很多从事公安工作的人平时都习惯在单位食堂吃饭,很少有人能经常一日三餐在家里吃饭,鲍湘如却是一个例外。

    原来,鲍湘如的家就住在单位附近,除非出差,否则无论如何他都要回家和家人一起吃饭。鲍湘如说:“最好的陪伴就是能和家人一起吃饭。”一旦得空,他总会把家人的行程排得“满满”的,爬山、看电影、购物……而最近,他又跟儿子做了一个约定,一家人要在一年内尝遍温州所有的特色美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最新闻
   第00005版:百姓事
   第00006版:云江潮
   第00007版:家周刊
   第00008版:家周刊
第八检察部:
“少年的你”的守护者
关键时刻的“判断题”
不能错!
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外治分会学术年会在瑞举行
瑞安日报 百姓事 00005 关键时刻的“判断题”
不能错!
2019-11-2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