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人贤士奉献乡里
522位乡贤引领陶山治村新模式
本报讯(通讯员 沙默 首席记者 夏盈瑜)这几天,天猫展卉旗舰店上的青皮陶山甘蔗销售正旺,“原本一捆15元的甘蔗,提升了20多元。”一位陶山甘蔗种植户告诉记者。电商销售渠道的主导者是展卉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小周,近日,他入选陶山镇新乡贤资源库,成为当地522位参与乡村建设,辅助家乡发展的新乡贤之一。
乡村振兴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人才、资金、土地,尤其是人才,乡村的设施、文化、产业建设都急缺人才助力。陶山镇党委书记陈阿朋说,陶山镇10万多户籍人口,就有2万多人在外,其中有20多位商会会长,还有活跃在政界、教育界等领域的能人,他们正是陶山镇探索“乡贤治理”模式的“基本盘”。“乡贤治理,就是让乡贤能人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把陶山人经济变为陶山经济。新乡贤都是经过村里推荐、乡镇审查,并是村里有威望、有贡献的人士。”陈阿朋说。
从镇南村走出去的周小周,有着“广州水果大王”的美称。“把陶山甘蔗卖到全国各地,将欧洲的蔗糖订单落在陶山。”这是水果大王为家乡送来的“致富经”。
“今年10月举行的新乡贤联谊会成立大会上,三百位乡贤当场就捐赠了574万元。”在新乡贤联谊会首届会长郑超豪看来,真金白银,代表着乡贤积极投身家乡建设的奉献精神。
乡贤的助力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如郑宅村打造产学研游瓯窑古镇,非遗传承人娄林峰乡贤携技术、资金回乡参与项目;由乡贤牵头建立的互助基金等,以乡贤们的言传身教垂范乡里、引领社会崇德向善。
“得益于‘新乡贤’见多识广、名声威望,相对政府在治理中侧重于法,乡贤则侧重于情和理,某些方面他们更能把准矛盾‘脉搏’,开好‘药方’。”陈阿朋说。陶山镇正将乡贤纳入到正式的基层治理中,在新乡贤资源库的基础上,镇级成立乡贤联谊会,村级实行“村两委+乡贤参事会”,组织新乡贤参与到纠纷调解、助危扶弱等基层治理中。
参政议政能力强的新乡贤,也纷纷加入到乡村振兴领头人的队伍中。曾担任吉林省榆树市温州商会会长的狄其成,回到陶山岱西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对村庄实行网格化管理,将环境整治责任落实到每一名村干部。一段时间后,村民们发现破旧房屋经过粉刷焕然一新,乱堆放现象少了,村子变得明亮开阔。周边村桐利村、前降村、三联村村民看在眼里,都请来新乡贤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与乡贤奉献相对的,是陶山镇做好乡贤的后勤保障工作。制订乡贤回乡优惠政策,建立乡贤事务代办领办服务机制等,让乡贤们放心回归、安心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