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惟理达书院牵手温州城市大学
在大学完成国际预科课程
本报讯(记者 黄丽云/文 王鹏洲/图)这学期,温州城市大学的校园里,出现了一群特别新鲜的面孔。他们是国际预科HKDSE项目的学生。该预科班是温州城市大学与瑞安市惟理达书院合作办学的成果,为追求高品质国际教育的温州学子开辟一条全新的成才之路。据了解,该项目的学生将用三年时间学习预备,瞄准包括英语国家和中国香港在内的世界名校。
瑞安市惟理达书院是国际化双语学校,由香港知名双语教育专家、曾任香港教育署督学、服务教育界超过44年的邱日谦先生担任学校的总校长。该校具有优良的办学经验,旨在将港式中西文化共融的双语教育引进内地,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国际化素质的人才。目前,瑞安惟理达书院本校只有小学部和初中部,高中部缺少校舍。今年7月4日,该校与温州城市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未来6年,学校的高中部就办在温州城市大学里。据介绍,温州城市大学国际预科班配备高素质国际教育背景的博士硕士教师队伍,师生比例1:5。
日前,当记者来到温州城市大学时,预科班的孩子们正在上地理课。学生两至三人一组,手上拿着课程资料,围坐在电脑旁,组员间相互探讨着,将课程内容制作成PPT。接下来,各组都要自己担任老师的角色,将课程内容讲给其他学生听,学员们可以针对课件互相提出问题,让其解答。
“这需要我们自主学习,在制作课件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大量阅读相关的课外书籍,才能保证自己不被其他同学问住。” 学生木天熠说,讲课的时候如果被其他同学难住,那会很尴尬,为了不让自己尴尬就需要将课程内容吃得透透的。
这样的课程,对大多数高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在学生方焯琳看来却很平常,“都习惯了,上初中开始,就是这样过来的。”方焯琳说,制作课件时所有同学都是自己先研究教材,有不明白的就上网查找资料,找老师询问是最后才会实施的步骤。
在城大里上国际预科,方焯琳非常适应,学习也极为认真。“我们班级人少,老师会关心到每个学生的需求,你想浑水摸鱼都不行。同学间也会相互激励,大家都爱学习,你也会不自觉地跟上。”
就读国际班,对英语能力的要求会比较高,学生们能应对么?“我们可以应对全英文的课程。”面对这个问题,木天熠这样回答。初中开始,他们就已经在锻炼这方面的能力了。
“孩子们在这里能够提前享受大学的硬件设施、大学阶段的自由氛围。” 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职的班主任欧泽霖说,在自由的氛围中,培养的是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该校国际合作学院院长林平表示,校企合作、合作办学是学校面向国际化、转变培养模式、实现高品质人才输出的有效途径。他希望通过此次联合办学,借助惟理达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成功经验,营造具有特色的国际教育,使之成为温州城市大学的新亮点。
惟理达书院高中部学生在课堂上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