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安心种菜 市民放心吃菜
我市今年建成23个种植业“五园”示范基地和2个“阳光农场”
绿色环保无公害
打造标准化生产的“五园”
走进马屿镇马中村的马涂放心菜园,一眼望去,这片宽阔的田野上整整齐齐地搭建了百个标准钢管大棚,且田间路网完善、农电通达、沟渠配套、排灌设施完善。大棚内分别种植着黄瓜、番茄、花菜、丝瓜、芹菜等10余种蔬菜,一片嫩绿,长势良好。因天气较为寒冷,部分大棚外面还围着透明的塑料薄膜。记者看到,大棚内装着杀虫灯等配套设施。菜农陈兴济进入大棚内,拧开水龙头,对棚内的芹菜进行自动喷灌。他说,今年种植芹菜、花菜、油冬菜等蔬菜共11亩,全部施用农家肥,没有喷施农药,质量安全达到无公害标准,市民可放心吃。
马涂放心菜园项目规模共110亩,由马屿镇马中村经济合作社、马涂蔬菜专业合作社承担实施。该项目实施责任人陈乃村告诉记者,该基地每年除最热的时候没有种植蔬菜外,其余10来个月都有种植销售。基地内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严格控制农药用量和采收安全间隔期,确保生产过程无污染。同时,建立投入品管理制度,保持农资仓库整洁,科学安全使用投入品;建立生产档案,实施合格证标识管理与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农产品质量达到绿色或无公害标准。
跟马涂放心菜园一样,今年我市还在马屿镇上京村创建了规模21亩的市立超放心菜园,在马屿镇底三甲自然村创建了规模105亩的市梅屿放心菜园。
除上述的3个放心菜园项目外,我市还在林川、高楼、桐浦、陶山、平阳坑、曹村、马屿、仙降、潘岱等镇街,创建生态茶园5个,项目规模共1742亩;创建精品果园11个,项目规模共1493亩;创建特色菌园2个,项目规模共56亩;创建道地药园2个,项目规模共235亩。其中,高楼白云茶寮生态茶园、陶山创辛食用菌特色菌园和陶山温郁金道地药园3个项目,已入选省级示范基地。
在潘岱街道林岙村的市强华精品果园内,记者看到20余个钢管大棚,其中有3个育苗区,26个种植区,周边环境清洁,田间道路、沟渠及喷滴灌设施完善。大棚里种着许多草莓,植株上已有少量草莓变红,三四名农民工正忙着修理枝叶和拔除杂草。该园负责人黄志强告诉记者,该果园规模35亩,除虫不需喷施农药,用黄板和性诱剂杀虫,每亩需用黄板20张,每张可用1个月左右。这些草莓是9月20日左右开始种的,全部施用有机农家肥,等到元旦时大量成熟上市,每亩产量达2000公斤以上,销售价为每公斤60元左右。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实施绿色提质增效技术,这些草莓品质优良,符合无公害水果质量标准,质量实现追溯全覆盖。
同时,我市已完成市绿果园家庭农场、市善康农产品有限公司2个阳光农场建设,于今年9月份通过了市农业农村局和温州市农科院专家联合验收,并列入“温州市阳光农场”组成部分。
科技帮扶农业
打造智慧农业平台
近年来,我市积极打造智慧农业平台,用科技帮扶农业,让农民安心种地,让市民放心吃菜。
近日,记者从位于平阳坑镇的市善康农产品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今年建成阳光农场,配送的农产品包括南山索面、笋干、鸡蛋、土红糖、西红柿、白萝卜、猕猴桃、鸡鸭等20余种,销往瑞安各地。通过设在平阳坑镇每个村的“善康驿站”,把收购的农产品送到物配中心进行分拣和检测,对散装的农产品进行包装后销售,并对农产品作农药残留检测,产品合格后再配送到客户手里。
市善康农产品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在高山基地的种植区、农场都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对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加工过程进行监控,确保农产品绿色健康。消费者通过搜索善康农业公众号,登录“善康农业”官方平台,就可以看到有关情况。她用手机打开“阳光农场·善康农业”平台,记者看到该平台上标明种植区、农资仓库、检测室、分级车间、宣传区等字样,点击进去便可了解相关情况。记者来到该公司设于塘岙村原小学校舍内的仓库,看见里面设置了质量检测中心、网络配置室、冷库等,相关负责人介绍,质量检测中心是专门对收购的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的,这样才能让广大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下步,该公司还将打造特色农业基地,对农产品进行开发、设计、包装,现使用注册商标“地里的东东”,目前还在申请注册“浙村有”商标,预计明年即可使用。
据了解,我市创建“五园”和“阳光农场”,主要任务是全面夯实基础设施,完善路、沟、渠及排、蓄、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喷滴灌或水肥一体化等现代节水灌溉施肥系统。病虫害绿色防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耕作生产机械化等配置到位。全面革新生产技术,加强技术开发与技术指导服务,加快生态化、清洁化、集约化、智能化生产技术的集成创新和产业发展主要瓶颈问题的攻关突破。创新推广农作制度模式,加快推进农业“机器换人”和“互联网+”,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提升农业技术装备和生产管理水平。同时,全面把控质量安全,建立健全创建标准体系,制定先进、操作性强的生产技术规程,切实按照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田间管理。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建设。定期检测产品,全面推行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指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从而实现集约化、标准化、优质化和品牌化发展。
■记者 陈希林
搭建标准设施大棚、施用有机肥、实行标准化生产、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作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之一,今年我市已成功创建23个种植业“五园”(生态茶园、精品果园、放心菜园、特色菌园和道地药园)和2个“阳光农场”,其中“五园”创建超额完成3个,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让广大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