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荣:
睡袋里的“超长待机战士”
■见习记者 吴戌慧
“叮铃铃——”酒店前台的电话声响,打破了塘下镇海安办事处某集中隔离点片刻的宁静。塘下镇人武部副部长兼海安办事处党委委员李安荣接起电话,连声道:“好的!稍等!我马上想办法!”连日来,这样的一幕在此隔离点频频发生。
从2月3日进驻该集中隔离点至2月16日,作为负责人的李安荣已经连续工作了10余天,与同事每天24小时轮流值守,成了这个集中隔离点的“超长待机战士”。登记入住、每日三餐、测量隔离人员体温、消杀污染区、处理隔离区生活垃圾、落实跟踪隔离对象基础疾病……这些都是他和同事们每天的日常工作。
“一开始根本不敢离开前台,隔离对象刚入住,不适应是正常的,要第一时间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回忆起刚进驻该隔离点的那段时间,李安荣笑着说,“能睡五六个小时就很满足了,有时候真的觉得困,靠在椅子上就睡着了。”房间电线跳闸了、马桶堵塞了、生活物资不够用了……往往刚接听完这个电话,那边又有新的问题等待解决。小小的临时党支部发挥了大作用,全体工作人员尽全力保障隔离对象在隔离点的生活不受影响,在李安荣的带领下,该隔离点还制定了“一日生活制度”,对用餐时间、垃圾丢放时间、封条开放时间等做了明确规定,渐渐的各项工作变得条理清晰,隔离点的运转也更加有序了。
突如其来的隔离难免让很多人烦躁、不安,甚至不理解。李安荣记得有个隔离对象办理入住后,一直拨打前台电话不停歇,反复强调自己并未接触过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担任“大堂经理”的李安荣担心对方情绪不稳定,便添加了其微信耐心劝说、消除其恐惧,并告知对方目前正处于战“疫”的关键期,集中隔离可以最大程度切断传播源。两天后,该隔离对象给李安荣发了一则微信:我想通了,非常时期也是为了大家安全着想,我就安心在这住了。“隔离对象的防控意识不断强化,给了我们很大信心。”李安荣告诉记者。
“我的‘战友们’也很给力,这些天真是难为他们了。”说起和自己一起奋战在隔离点的同事们,李安荣的话语里满是愧疚。原来,由于该隔离点临时入住55名隔离对象,原先的房间数量已无法满足,经临时党支部会议决定将第三层工作人员的房间全部腾出来给隔离对象们住。
那工作人员该如何休息呢?酒店大厅里收纳整齐的睡袋便是他们的“蜗居”之一。2月4日晚,李安荣等人“搬”进了睡袋,谁知这睡袋一睡便是10来天,这身外衣裤一穿便是半个月。
隔离点工作困难重重,从早期的社情矛盾解决、隔离者思想疏导,到后来的隔离点日常工作,提到这些,李安荣总是轻描淡写地说道:“我是当兵出身的,这算不上什么。”2月16日下午,该隔离点随着剩余13名隔离对象的转移而撤销,李安荣又奔赴下一个抗“疫”战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