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一心 聚沙成“垒”
“编外”医疗力量驰援防疫一线
■记者 陈成成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人心,社会各界力量纷纷加入战斗,支援前线,这其中就有一支来自瑞安的“编外”医疗力量,不同于在隔离病区直面病毒的医护人员,他们的工作更加贴近寻常百姓:在全市各主要疫情防控监测点,他们风雨无阻不分昼夜值守;在各村社辖区内,他们进村入户排摸,送服务上门;在集中隔离点,他们又要承担起日常医学观察、指导疫情防控等工作……疫情当前,他们义不容辞,坚守各自的岗位,尽显担当本色。
基层卫生协会
“我的家园我守护”
“家”所在的基层社区、村居,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连日来,在市基层卫生协会的牵头组织下,各成员单位迅速动员,各自为战,将防控措施落实到户、到人,筑起前线堡垒。
“疫情来势汹汹,我们怎能袖手旁观?”1月19日,接到市卫健局关于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市基层卫生协会副会长杨仕华只有一个信念:“作为一名医务人员,要为瑞安的老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1月21日,市基层卫生协会召集协会会员参加疫情防控培训会议,并进行了相关部署。卫生协会包揽了全市6个疫情防控监测点的体温检测工作,但由于物资匮乏、人员分散,监测点的数量过多,一度让他们无从下手。
如何顺利地开展工作?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物资短缺问题,杨仕华等人想尽办法寻找货源。白天,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奔赴一线值守,杨仕华顾不上吃饭,常常是吃点干粮就对付过去了;晚上回到家已是深夜,可他还要为第二天的所需物资绞尽脑汁。除了轮到疫情防控监测点值守,他每天还要在各个监测点巡查,看看工作人员的防护设施是否足够、物资是否齐全。
在各个疫情防控监测点,基层卫生协会与其他单位志愿者一起承担来往驾乘人员体温测量等防控工作,他们两人一组,24小时轮班值守。“虽然我们干的事情很普通,微不足道,但这是我们基层卫生协会志愿者应尽的职责与义务。”杨仕华表示。
此外,各片区的村卫生室、诊所还积极参与辖区入户排摸、集中隔离点医学观察等工作,不遗余力地发挥基层医疗单位的防疫抗疫作用。
“私立”亦无私
民营医疗机构坚守防疫一线
“这没有什么可迟疑的,更没有什么可犹豫的,现在正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坚守防疫一线是我们的责任。”接到防控任务,市民营医疗机构协会会长沈式钦说,“全市的医护人员都坚守在防疫一线,作为民营医院的医护人员也不应该落后。”
1月30日,市民营医疗机构协会与市中草药研究会协助负责沈海高速阁巷出口、104国道瑞平界点、322国道瑞文界点等3个疫情防控监测站。他们两人一组,6小时一轮班,在寒冷的冬日,守护一方平安。
“尤其是刚接手的那几天,车流量大,每天排查量达到2000至3000车次。”市民营医疗机构协会秘书长黄利哈介绍,额温计因室外温度过低而失灵,值守人员就把额温计揣在怀里,有的还给额温计贴上“暖宝宝”,而自己却冷得直跺脚。
在这样的非常时刻,我市民营医疗机构全体医护人员24小时待命,随时做好支援准备。据市民营医疗机构协会不完全统计,1月30日至2月19日,市民营医疗机构协会联合市基层卫生协会、中草药研究会负责的3个疫情防控监测点,共有91名志愿者参与防疫工作,工作时间累计长达1800多个小时。
“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很多个体诊所、民营医疗机构工作人员都毫无迟疑奔赴防疫一线。期间,我市多家民营医院还为防疫一线捐赠了不少物资。”据市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一个月来,各民营医疗机构积极响应号召,彰显民营医院社会责任,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