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每一个微网格
滨海新区助力莘塍织紧织密疫情防控网
■记者 项依晴
打赢疫情防控仗,重点在基层,关键在末梢,力量在网格。2月23日,滨海新区接到市委组织部通知,全力开展“千名干部联千村(社区)”工作,并下派18名党员干部支援莘塍街道全域微网格构筑。连日来,在滨海新区下派党员干部的支援下,莘塍街道转变原有“作战”思路与模式,将原先的65个网格细分为888个微网格,形成“街道-村社-网格-微网格-户(企)”五级联系网格,让防疫更有实效。
党员带头上一线
守好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在疫情期间为群众织起的最严密的‘防护网’是我们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滨海新区下派党员彭金龙说。
自彭金龙下派到莘塍街道和平社区起,就开始了早出晚归、连轴转的生活。他积极协助社区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志愿者们做好“温州健康码”、“瑞安通”推广和引导老人“健康码”安装,返瑞人员摸排登记,辖区居民身体状况排查等工作。截至2月29日,他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共排查、登记社区居民3200人,登记外来务工人员226人。
看着每天干劲十足的彭金龙,谁也想不到,去年年底,他曾因腰椎间盘突出住院调理,被医生再三叮嘱要好好调养身体。但面对突发的疫情,他主动请缨支援莘塍街道防控工作。从卡口执勤到网格值守,他跑遍了负责辖区的每一个角落。他总是说:“我是党员,我理应走在最前面!”
“微网格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我们必须沉下去,守好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彭金龙说。
及时掌握动态
管好每一个微网格
随着复工潮的来临,外来务工人员陆续返瑞,本地居民外出频率增加,村口排查点排长龙现象频发。
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让居民出行更方便?根据往日排查登记经验,滨海新区下派干部李芝德、张清乐联合和平社区干部一起探讨,想出了一个通行简便方法:制作身份登记通行电子凭条。居民“凭条出行”,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查询,缓解村口巡查点排队现象;此外,针对近期返瑞复工人员陆续返岗,出租房管理成“难点”,张清乐提出对社区内空置出租房实行登记审核制,一旦有外来人员需要入住,必须第一时间通知房东,对人员进行全面登记、核查,从而做好“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信息排查与登记工作。
“我们通过开展宣传发动、督促指导、便民服务、信息反馈等防疫工作,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连日来,莘塍街道联村(社区)组组长、滨海新区管委会副书记陈增开,带领辖区网格员赴莘塍各个村居的小区、楼栋,做好疫情基层防控工作。在连日摸排中,联村组发现莘塍四坦村存在管理漏洞,未形成闭环管理。该组立即与街道进行沟通对接,在四坦村增加卡口,形成闭环管理。
“及时掌握动态,快速处理应急任务是打好防疫阻击战的关键。”陈增开说,管好每一个微网格,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才能织起牢固的疫情防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