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召开第四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新闻发布会
政府买单,为2800家企业上保险
3月1日16时30分,我市召开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四场),通报我市最新企业疫情防控综合保险政策、口罩等物资保障措施。
市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林政洪,市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市卫生健康局党委书记、局长虞峰云,市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领导小组物资保障办公室主任、市府办党组成员、副主任施昌聪,市金融工作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戴安丰,市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综合保险“共保体”首席承保人、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瑞安支公司总经理陈时领参加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陈锦海主持发布会。
2800家企业上险,复工复产更安心
针对企业存在“复工复产急、防控压力大”的心态,我市整合保险资源,创新实施系列保障措施,通过政府为复工复产企业购买疫情防控保险的方式,分散化解企业疫情防控风险,打消企业顾虑,助推企业轻装上阵,积极复工复产。
林政洪介绍,瑞安市政府作为投保人,为符合条件的规上工业企业、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2800家企业,由市财政出资统一投保,保险期限为6个月。除负面清单外的其他企业参保的,按保费的50%、最高不超过10万元予以补助。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瑞安支公司为首席承保人,成立由8家保险公司组成的“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综合保险共保体”共同承保。
在保险期间内,被保险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员工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或与确诊患者接触的,可获得四个层面对应限额内的赔偿。四方面赔偿补助可以累计叠加,但单一企业累计最高获赔80万元。
一是雇员工资赔偿。隔离雇员按照“100元/天·人”标准赔付,最长赔付天数14天即1400元/人。确诊雇员“100元/天·人”标准赔付,最长赔付天数60天即6000元/人的工资赔付。二是隔离费用赔偿。根据企业实际隔离及确诊雇员人数,按照“800元/人”一次性赔付给企业。三是企业停工停产赔偿。企业复工后因员工确诊而整体或部分停工停产造成企业损失的,根据停工人员数量占企业用工人数比例,对实际损失给予赔偿,最高赔偿30天。其中, 50人(含)以下的企业赔偿标准为“800元/天”、51-100人的 “1200元/天”、101-200人的“1500元/天”、201-500人的“2500元/天”、501人及以上的“4000元/天”。四是确诊员工死亡补助。对企业员工因感染新冠肺炎而死亡的,可获得“10 万元/例”的补助。
林政洪表示,在口罩等防控物资极度紧缺的情况下,我市开辟口罩采购渠道、提高口罩生产产能,优先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口罩需求。对2月底前复工复产的企业,按到岗人员“人均5个”的标准免费配送口罩,目前已累计发放口罩近50万只。从3月1日起通过口罩销售管理平台,向全市投放销售口罩,并对复工复产企业进行倾斜。其中,50人以上的复工企业可以向属地镇街提出申请,直接向批发企业一次性购买全部员工5天的用量;50人以下的企业或个人,可以直接到全市363家零售药店以及林川、芳庄、北麂3家卫生室购买。
落实五项制度,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截至3月1日15时,我市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74例,已经连续15天没有新增确诊病例。目前累计出院病例71例,尚在住院治疗3例,出院率达96%。县域疫情风险等级为低风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态势持续向好,生活生产秩序正在加快恢复。
虞峰云表示,病例的“零增长”并不代表疫情的“零风险”,目前,我市仍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期。在企业复工复产方面要落实五项制度:
一是落实防控责任制度,各企业要建立完善内部防控体系,制定《防控预案》,明确责任分工,细化防控应急措施和处置流程。二是落实人员管理制度,加强“健康码”和“瑞安通”的应用管理,返岗返工人员中,“绿码”的可上岗作业;“红码”的,要先集中隔离14天。复工复产企业要严格执行“八个一律,两个严禁”,“八个一律”是:一律有防控预案,员工一律戴口罩,进门一律测体温,用餐一律洗手分餐,场所一律每天消杀,室内一律通风,有症状一律报告,红码一律集中隔离;“两个严禁”是:严禁人员集聚,严禁启用中央空调。三是落实防疫物资制度,企业要配足个人防护和消杀物资,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四是落实宣传引导制度,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疏导员工心理压力,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五是落实健康监测制度,每日汇总员工的健康状况。
另外,市卫健局已成立了26支助企健康服务指导组,到各乡镇(街道)开展卫生防疫指导,为我市“两手硬,两战赢”提供卫生健康保障。
保险参保对象选择做大、做好、做强的企业
记者: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综合保险在参保对象的选择上,是基于什么考虑?
戴安丰:这次市政府为企业统一购买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综合保险,在对象选择上主要体现扶大、扶强、扶优导向,体现促进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导向。具体而言有三类企业:鼓励做大的企业,包括规上工业、规上服务业、限上商贸企业;鼓励做好的企业,包括高成长型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隐形冠军及培育企业;鼓励做强的企业,包括拟上市企业、拟新三板挂牌企业、浙江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新三板挂牌企业、上市企业。
记者:承保后,保险机构将提供什么服务?
陈时领:8家保险机构将组织风险管理人员,分4个区片,成立4个风险排查指导组,配合政府深入参保企业协同做好疫情防控安全宣传及风险排查工作。
抽调精干力量成立疫情理赔服务指挥部、专属理赔服务小组,下设理赔服务办公室,专项负责理赔政策对接。同时开辟专员服务、专属经理、投诉专线等绿色通道。一旦出险,快速反应、及时理赔,以精准服务切实做好企业灾后自救工作。
3月1日起逐步向市场投放口罩
记者:目前我市在口罩物资保障方面有哪些措施?
施昌聪:疫情发生以来,口罩等防疫物资一直比较紧张,市委市政府想方设法解决口罩等防疫物资困难,主要有四个举措。
一是免费向重点人群发放,拿出50万只口罩用于奖励企业复工复产,提振企业信心,向急需口罩的市民免费发放了50万只,向困难群众发放了5.5万只的口罩。
二是帮助企业联系口罩商家,通过各种渠道联系货源,帮助从外地购进140万只口罩,解决了150多家企业开工口罩缺乏的问题。
三是加快口罩生产,我市现有2家企业在生产口罩,每天产能15万只左右,正在积极筹备另外几家企业提高产能,争取我市生产的口罩能基本满足本市需求。
四是保市场供应,市防控办发布了第23号通告,从3月1日14时起,逐步向市场投放口罩,3月5日开始全面投放,3月5日至10日每天投放不少于20万只,3月11日至20日每天投放不少于30万只,3月21日以后还将进一步提升投放量。每只口罩零售价格不高于2元。市民个人可凭有效身份证件,到各指定药店或卫生院,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进行购买,每人每次限购5个,5天内不得重复购买。从3月5日起,员工数50人以上的企业、学校等单位可通过口罩销售管理平台直接购买,一次性购买全部员工、学生5天的用量。员工数50人以下的企业,以个人的形式到零售药店购买。 (记者 钱枫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