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县域治理现代化排头兵
——瑞安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浙考察重要讲话系列报道(下)
■记者 夏盈瑜
“治理”,是习近平总书记此次浙江之行关注的高频词。
总书记在考察调研时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郡县治,天下安。县、乡、村是党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环节和神经末梢所在,也一直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薄弱环节和治理难点所在。如何有效贯彻和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如何打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我市以实践作出了回答。
创新基层治理
让百姓生活更美好
草长莺飞四月天,在陶山镇岱西村,曾担任吉林省榆树市瑞安商会会长的狄其成,回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对村庄实行网格化管理,将环境卫生整治责任落实到每一名村干部,一段时间的整治过后,破旧房屋经过粉刷焕然一新,路边没有三五成群的鸡鸭,村头巷尾的乱堆放现象少了,整个村子明亮开阔,朝气蓬勃。
以“贤治”闻名的陶山,眼下共吸纳了像狄其成一样的522位“乡贤”,回乡成为当地乡村振兴领头人。
乡村振兴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人才、资金、土地,尤其是人才,乡村的设施建设、文化、产业都急缺人才助力。陶山镇10万多户籍人口就有2万多人在外,其中不乏活跃在侨界、政界、教育界等领域的爱乡能人。当地创新推出“贤治”,让乡贤发挥所长,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方面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
“得益于‘新乡贤’见多识广、人熟事熟,在村里享有名声威望,相对政府在治理中侧重于法,而乡贤侧重于情和理,在某些方面他们更能把准矛盾‘脉搏’,开好‘药方’。”陶山镇党委书记陈阿朋说。眼下,陶山镇正将乡贤纳入到正式的基层治理组织板块中,在建立新乡贤资源库的基础上,镇级成立乡贤联谊会,村级实行“村两委+乡贤参事会”,组织新乡贤参与到村庄建设、纠纷调解、助危扶弱、乡风文明等基层治理中。
相比于中西部山区,位于塘下的陈岙村以治水致富闻名,更以民主法治闻名。旧村改造完成后的房屋分配抽签、人人平等;年末部分收入派发给村民,人人享受福利;制定负面清单,违反村规民约的村民按规定扣罚福利……用法治手段保障了村规民约的执行。
过去陈岙村集体经济薄弱,如今已经成为瑞安集体经济薄弱村转化的生动注解。这个转变靠的是什么?陈岙村党支部书记陈众芳说,靠的是以自治为本,凝聚整村奋进的强大合力;以法治为基,推动现代文明落地生根;以德治为根,弘扬精神富有的时代新风。“三治融合”,恰恰就是当地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
通过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我市近几年已有越来越多的“乡贤镇”“法治村”涌现,村庄美,乡风优,还为经济等领域发展赋能增效。
推进系统治理
让城市更聪明智慧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瑞安干部群众深受鼓舞。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建设智慧城市,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支撑,构建起部门联动的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新格局,城市由此变得更聪明、更智慧。
“群众只需一张身份证,就能办理以前需要大量证明才能办理的事项。”昨日,市行政服务中心和往常一样,忙碌却高效,这里整合了“税务智能微厅”、“智慧警局”等线上线下平台,群众办事“网上办”、“掌上办”,十分便利;这里推进“无证明承诺制”、“个人数据宝”、“刷脸办”,通过数据共享等改变证照证明获取形式,政务事项办事材料100%简化,全市23个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一体化”办公。2019年全年办结事项超130万件,改革满意度调查反馈,群众办事便利度大幅提升,数据效率均名列全省前列。
疫情防控期间,瑞安码等智慧平台的运用,助力了我市城市治理。通过大数据技术,每一笔物资、捐赠都清楚记录其来源、去向和用途,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市民宅家期间,我市多渠道搭建“线上销售+无接触配送”平台,“线上菜篮子”让居民安心宅家,支援抗疫。
昨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的执法人员,运用“非接触式执法”这一非现场执法模式,就对市区道路出店经营、乱堆乱放等违法行为进行管理,多渠道向当事人发送疏导等通知。
在以前,城市执法一直被取证手段单一、执法人员专业素质差异较大等问题所困扰,加上占道违停、占道经营等现象日益突出,给城市管理带来很多难题。通过“互联网+执法”的智能识别,让城市装上“耳朵”、“眼睛”、“智慧大脑”,违规情况自动采集记录,平台推送,现场劝导不做处罚,多次不改再进行执法处置,执法刚柔并济,大大提高了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智慧化水平。
“让数据多跑腿,让百姓少跑腿。”去年以来,市大数据管理中心不断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目前,我市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车管所等地投放了100多台“瓯e办”自助终端机,实现常用高频服务事项“就近自助办”、随时办。
据市大数据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市将以建设温州市“城市大脑”瑞安分平台为核心,不断探索在“城市大脑”模式下的应用场景,优化“网上办事、掌上办事、自助办事”,在经济发展、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方面发力,将瑞安打造成“掌上办事之城”、“掌上办公之城”。
健全长效机制
让基层长治久安
突如其来的疫情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总书记在考察时强调,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我市创新实施村(社区)微网格化管理,贯通社会治理末梢神经,有力推进疫情防控落实落细、复工复产有序迅速、基层党建全面夯实。
昨晚7点多,忙了一天的陶山镇镇南村微网格长何天增才刚刚到家,此前10小时里,他和另外一名微网格员一直忙着为共同管理的40户居民服务,这种服务包括门前三包环境卫生整治、田间管理、青壮年劳动力返岗情况调查等。
何天增是自2月19日以来、瑞安上岗的3万多名微网格员之一。2个月前,我市全力战“疫”过程中探索催生出基层治理新模式——村(社区)微网格化管理。在全科网格2.0版基础上,探索基层单元治理机制,将全市1004个全科网格细分为14699个微网格,以相互毗邻的20至40户作为一个管理单元,每个微网格配齐配强微网格团队,构建起“镇街-村社-微网格”的基层管理服务新架构,推荐、聘任4.1万名村社干部、党员、村民代表、乡贤等担任微网格长(员),集结全民之力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疫情发生以来,瑞安靠着全面铺开的微网格化机制,及时防范风险,守住了群众安全,单单累计开展红色代办、代跑等服务就达5.6万余次。
疫情进入常态防控之后,微网格继续利用地缘人缘亲缘优势,补好疫情防控“漏洞”,目前已地毯式排查回瑞返瑞人员37649人,发现上报咳嗽、发热等异常人员3031人,指导使用“两码”35.3万人,发放宣传资料、防护物资95.8万份,防控力度不降反增。
如今,各地微网格长发挥“主人翁”作用的做法比比皆是:帮助企业、商铺有序复工复产,协助村主职干部做好环境卫生、出租房等日常管理,并在基层重点项目、重大决策中同把舆论导向、推动工作落实。“总书记在考察时强调,基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这更坚定了我们做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决心。”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社会治理创新,关键在于基层。近日,我市率温州之先启动县乡权责重构改革试点工作,确定5个试点改革乡镇(街道),拉开全市深化基层社会治理改革的序幕。
长期以来,乡镇(街道)受到“权小、责大、事多”的困扰,同时机构改革后部门之间、部门和乡镇之间的职能权限还没有完全理顺。根据试点工作方案,我市将重点围绕厘清职责边界、探索乡镇(街道)“大部制”运行机制、建立乡镇(街道)党(工)委统筹协调指挥机制、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向基层延伸、提升综合执法平台等十项工作任务推进改革工作。
“我市已成立县乡权责重构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发布试点工作责任分解表,明确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并在推进改革工作中实施容错免责等机制,确保改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并落地生根。”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系统化推进县乡权责重构改革试点工作,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部署要求,打造县域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举措,标志着我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迈出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