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传递了一个鲜明信号——探索县域治理现代化创新实践,将成为重大课题。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治理是一幅宏伟的蓝图,乡村则是其中最基本的治理单元,是整个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市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有效路径,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改革创新,“编译”一连串乡村治理“密码”,逐一破题。去年,曹村镇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是温州唯一入选乡镇。
激活自治、彰显法治、浸润德治
“三治”并举激活乡村善治“一池春水”
■记者 陈丹丹
乡村善治兴乡村。对转型时期的乡村而言,善治就是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以自治激发民主活力,以法治推进现代治理,以德治涤荡文明乡风,乡村才能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近年来,我市统筹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积极探索乡村治理创新,大力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治理体系,整体组建乡镇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平台”,深入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继承发展“枫桥经验”,成功打造了一批乡村治理示范点,走上了乡村善治之路。
近日,记者走进曹村镇东岙村、塘下镇塘口村、马屿镇马北村、东山街道中埠村,感受乡村善治带来的新面貌、新气象。
曹村镇东岙村
乡贤力量为乡村善治注入活力
“村民小事村里办,有理无理大家判。有事就找和事团,以和为贵福满堂。”在曹村镇东岙村,村民口中流传着这样一首顺口溜。
顺口溜里提及的“和事团”,是指该镇去年创新推出的和事调解工作室机制,通过设立“和事团”,邀请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威望高、为人公道而且具有一定调解能力的人担任矛盾纠纷“调解员”、法律政策“解说员”、综治维稳“参谋员”,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和事团”成立不久,就碰到了棘手的调解难题。村民付某与丁某发生口角,打斗中,付某被丁某打伤,导致左手中指骨折、脸部多处抓伤。在和事调解工作室,各方各持一理,互不相让。“大家都是一个村的,抬头不见低头见,和气才最重要。”和事团成员老吴主动介入调解,讲道理、讲法律,讲情义,双方当事人终于被老吴一次次不辞辛苦的耐心调解所感动,达成了赔偿协议,握手言和。
据悉,在打造乡村治理示范点过程中,该村坚持“法治、德治、自治、贤治、智治”等“五治融合”新模式,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强化基层治理,确保治理的协调性、持续性和有效性,“内外兼修”,让乡风更美、民风更纯、社会更安。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搭建贤治参事平台,完善提升村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除了‘和事团’,我们还有‘智囊团’‘致富团’‘志愿团’,调动乡贤力量,为乡村治理出力谋划、献计献策。”东岙村乡贤馆是我市首个乡贤馆,坐落于东岙文化礼堂。近年来,该村致力于引导广大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助力乡村建设、投身乡村公益,取得了良好成效。
此外,东岙村还是我市村民“家庭档案”建档寄存试点村。在东岙村档案室,档案管理规范有序,家庭财产分割、赡养协议、邻里之间的“协商”、入学通知书、户口本等资料一应俱全。
“档案是有记忆的,这些原始凭证得到有效保存,在今后可能出现的争议中将发挥重要作用,达到消除矛盾、维护公平正义的效果。”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村主动“接收”产生于群众中的档案,做到应建档尽建档。截至目前,东岙村以户为单位,已收集整理、寄存家庭档案606户,实现 “一户一档”全覆盖,切实发挥档案助力乡村治理作用。
去年12月,全国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试点推进会在温州召开,国家档案局领导一行在实地考察时,对该村建立村民“家庭档案”、实现“互联网+档案”管理等做法点赞。
马屿镇马北村
村里的事村民管,乡村善治得人心
“把村民的力量凝聚起来,乡村治理才有后劲。”说这话的是马屿镇马北村党支部书记潘小芳。
潘小芳担任马北村党支部书记已有12年。这些年来最让她感到自豪的是,村里各类矛盾纠纷渐渐少了,且村民生活水平、村域生态环境大大提升。她告诉记者,马北村蓬勃发展,治理有序有效,关键在于大家的事由大家参与、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
如何凝聚人心?该村率先推行我市群团改革村级试点工作,以“党建+群建、问题+需求、共建+共享、群团+社团”为基本原则,借助镇总工会、妇联、科协等27家群团和社会组织资源力量,打造马北群团之家。“在乡村治理的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党员、村民代表和普通群众的参与度,让更多村民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村级各项工作,村风才会更加和谐雅正,乡村治理才能行得稳、走得远!”潘小芳说。
在马屿镇党群服务中心,“芳姐来帮忙”品牌响当当。十多年来,马北村干部坐班制成为常态。潘小芳和其余村干部轮流坐班值班,全年无休。坐班村干部以处理村级事务、受理群众来电来访、解决群众困难等为主要职责,遇到村民矛盾纠纷,潘小芳就会以拉家常的方式对其进行谈话,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力争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萌芽状态,“有事情,找‘芳姐’”成为越来越多村民的共识。
在潘小芳的牵头整治下,全国诚信一条街——马北村镇前街通过落实诚信经营,消费环境得到大幅提升。据了解,镇前街是马屿镇的核心商业街区,共有216个商户,主要经营服装、手机、家用电器等。马北村开展诚信优秀店铺评选活动,通过公示栏和电子栏公示评选结果,并给予获评店铺相应奖励,以此鼓励大家诚信经营。
“每年这些商户都会签署一份诚信经营承诺书,年末由村里组织评选出最具诚信的10家商户。”潘小芳介绍,通过诚信建设,商业街上的矛盾纠纷渐渐少了,“明码标价,打击价格欺诈,提高诚信经商的信誉度,消费投诉案件大幅度减少。”
除了打造诚信经商的环境外,马北村还将诚信写入“村规民约”,积极健全邻长制度,让优秀党员带动周围邻里讲诚信,做文明人。近年来,安置留地建设、文昌公园建设、游步道建设……一项项民生工程上马,也让村民更有幸福感。
“着力解决村民最盼望、最关心的突出问题,让村民有充分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潘小芳说,正是这种“治理为了村民、治理依靠村民、治理成果由村民共享”的管理模式,让马北村成了经济兴旺、共同富裕的乡村治理标兵,乡村治理有了坚实的民心基础。
塘下塘口村
“党建+”模式铺就乡村善治新路
塘口村位于塘下镇北大门,20世纪初,该村还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小村庄,历经十几年的改革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村民安全感、幸福感明显提高。“原先村里的基础设施配套不太完善,但如今,不仅拓宽了村里的道路,不少村民还住上了新房。”该村党支部书记董瑞华说。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塘口村是典型的代表。目前,塘口村已经实现了全覆盖的网格化,党建网格与社会治理网格的“双网配合”,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政治优势和综治队伍的专业优势,形成“支部抓统筹,党小组抓组织,党员亮示范”的工作格局,全面深化基层社会治理。
“组织建在网格上、党员融入群众中,让我们跟群众联系得更加紧密、服务得更加周到、政策宣传更加全面,有助于我们第一时间掌握民情民意,推动各项中心工作开展。”董瑞华说。
据介绍,塘口村以全科网格2.0版为依托分为4个网格党小组,由村支书、村委会主任、支委委员担任网格长,积极探索网格党小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网格党小组组织引导、协调服务、参谋议事等职责,组织网格内党员积极参与网格事务管理和服务。如今,该村79名党员全部入格作为兼职网格员,深入网格协助做好信息采集、隐患排查、矛盾调解等工作,落实互帮互助制度,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党建还融入到大调解工作中,定分止争、化解矛盾。该村建立由村调解委员会、党建网格调解小组、纠纷信息员组成的三级调解网络,选派政治觉悟高、村居情况明、法律政策熟的优秀党员充实到人民调解员队伍,并聘请多名在新居民中影响力较大、有一定威望的、在塘口村常住的新居民党员作为兼职调解员,利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乡音乡情优势,协助村调委会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成效显著。
这些是塘口村以“党建+”模式铺就乡村善治新路的一个个缩影。除此之外,该村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持续推进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文明乡风培育等有机结合,让乡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东山街道中埠村
集全民之力,谋乡村善治创新之变
最近,东山街道中埠村村民老李到辖区某副食品批发部批发时发现,店门口挂起了“平安驿站”的牌子,“驿站”张贴显目的标识和简介,服务范围、举报流程等赫然在目,还设置了民情收集箱。
记者了解到,平安驿站的核心功能是加深民情信息采集的广度和深度,建立与村民密切沟通的桥梁。从去年9月开始,东山街道在中埠村试点建设了5个平安驿站,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平安驿站就像一个‘情报站’,‘情报员’是各个驿站经过岗前培训的志愿者。”中埠村党支部书记吴顺金介绍说,目前该村打造的5处平安驿站分别布点在中埠村党群服务中心、3家便利店、1家副食品批发部,便利店与副食品批发部站点的工作人员由经营户直接担任。平时,工作人员负责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并引导市民通过民情收集箱等途径进行举报投诉。
东山街道综治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平安驿站设立以来,收集到不少村民“爆料”,其中涉及到消防安全、环境卫生、邻里纠纷等方面的投诉均通过“四个平台”流转至相关部门妥善解决。下一步,街道计划将该模式复制到企业,在企业内设立平安驿站,拓宽信息采集渠道。
据悉,打造“平安驿站”是中埠村全科网格2.0版的延伸。去年网格革新后,该村共分为10个网格,配备带片领导3名、网格长10名、网格指导员12名、专职网格员11个、部门入格员7名,实行扁平化、精细化、信息化的村居网格管理,为村民提供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的服务。
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市创新实施村(社区)微网格化管理,中埠村将10个网格细分为71个微网格,以相互毗邻的20至40户作为一个管理单元,推荐、聘任村社干部、党员、村民代表、乡贤等担任微网格长(员),集结全民之力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网格员曹小梅自掏腰包为居家观察对象送生活、防疫物资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
成立调解委员会专班,一站式受理办结村民诉求;建立平安巡防长效机制,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平稳;规范村规民约,提升乡村文明程度……
近年来,中埠村以法治、德治为先,建立了沿河法治宣传走廊和法治宣传墙,制定了各类法治宣传计划和信息公开制度,成功通过了温州市级民主法治村的创建工作,打造了中埠村文化礼堂,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孝老爱亲等先进典型评比,不断树立先进典型,部署开展文明创建深化行动、家规家训弘扬行动、环境卫生洁美行动等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乡风文明浸润人心,村民的自律意识逐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