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持续奋斗 使命不移再立新功
谱写瑞安教育现代化新篇章
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通讯员 项学品 记者 欧苗苗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事关千万家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相关部门、乡镇(街道)、村居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教育系统上下戮力同心、务实进取、开拓创新,圆满完成各项年度任务。先后获得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市、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市、省“之江汇”应用试点市、省第一批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集体、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先进单位、温州市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单位、瑞安市综合考绩优秀单位、瑞安市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等荣誉,交出了靓丽的成绩单。
2020年,全体瑞安教育人将再接再厉、持续奋斗,有力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各项任务目标,按照“奋战1110,奋进2020”的思路(1110即紧盯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市这一目标,制定《瑞安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实施十大工程:基础设施增量扩容工程、学前教育增公扶民工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程、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工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特殊教育延伸全纳工程、民办教育规范健康工程、校园文化内涵提升工程、队伍建设改革创新工程、教育教学创优提质工程),全力确保校园防疫和教育发展“两手硬 两战赢”,全面推进瑞安教育高质量高品质发展,深入打造“至美教育 学在瑞安”品牌和浙南教育新高地。
总结盘点 成效丰厚
全市教育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制定实施《瑞安市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行动计划(2019-2022年)》,不断完善我市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做好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2019年财政教育投入3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6.72%,60个项目按年初确定的时间节点有序推进,总建筑面积达67万平方米,可新增学位2.5万个。38个续建项目中,侨贸学校新建等24个项目竣工投用,万松东路小学等14个项目有序推进;市五中迁建、市十中扩建、特殊教育学校迁建等22个项目开工,乡镇(街道)公办园建设实现全覆盖。继续实施平安校园“智慧管控”安防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投入经费1000余万元,建成智慧安防学校49所,校园门口监控视频接入公安网络实现100%。
教育改革创新进一步深化。积极探索,率全省之先探索公益性幼儿园建设,通过财政补助的形式,整体提升打造一批与公办园同质同价的公益园,新增公益园15所、学位4500个,公办园和公益园在园幼儿覆盖面达29.1%。深化现代学校联盟, 在132所学校升级组建37个现代学校联盟,其中集团型4个、共建型33个,实现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率温州之先推行公办乡村学校委托优质民办学校管理模式,将芳庄乡学校委托新纪元实验学校办学,效益显著。深入推进教育公共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义务教育新生入学招生实现报名无纸化,新居民子女招生入学由“六证三个一”优化为“三证三个一”,16项教育改革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办理。全面开展培训机构整治,合力攻坚完成10所无证民办学校整治(其中取缔3所,整改提升7所),分流学生2000余人。
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实施“玉海名师”人才培养计划,1位教师入选全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2人获马云乡村教师奖(3人提名)、3人获评正高职称、2人入选温州市重大人才工程、3人获省教坛新秀、13人获温州市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教师课题省级立项9项(其中获奖4项)、温州市级立项 66项(其中获奖63项),教育教学论文省级获奖40篇、温州市级获奖227篇。面向社会和高校毕业生公开招录优秀教师226名,并在全市173所公办学校全面推进“县管校聘”工作,全面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大力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严格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公道正派的选人用人机制,认真选拔一批年轻优秀的教育干部。
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监测水平和中考成绩均居温州市前列。高考普通文化类一段录取1424人、录取率达31.62%,均居温州各县市区首位;985、211高校录取538人,录取率达11.06%。瑞安中学一段上线人数686人、上线率95.1%,均居温州各普高学校首位。中职学生高考上线率达96.50%,均创历史新高。市教育局和7所学校获2019年温州市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单位,占温州全市25.8%。
教育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三服务”和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服务基层“十个一”活动,共帮助解决学校、师生实际问题89个。深入开展“四品八德”,在全省率先探索“学段德育”,全年组织中小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礼堂参观学习达50万人次,新创德育示范校21所(其中温州市级3所),相关经验在《光明网》发表。全面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梳理出的风险点已全面落实整改和防控到位,并整理编印《瑞安市教育系统廉政建设口袋书》,从源头上防范“微腐败”的发生。打造校园清廉品牌,投入200万元建成28所清廉示范点学校。“瑞安教育发布”跃居温州市微信公众号“清朗”指数排行榜第二名,党委信息、政务信息均居全市首位,最美瑞安人傅春纶、最美退伍军人马春达、马云乡村校长奖周国平、马云乡村教师奖毛学辉等一批先进典型得到广泛宣传。
全力以赴 共克时艰
坚决打赢校园疫情阻击战
强化开学指导。组建由分管教育副市长为组长的开学复课工作专班,综合协调动员相关部门和乡镇街力量,切实做好开学复课和有序恢复教学秩序工作。认真实施《瑞安市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涉及开学准备、开学报到、校园管理、组织保障等32条,并制作校园防控宣传视频、发布“给家长的一封信”,全面指导学校和师生家长做好开学返校各项工作。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和开学工作方案,制订学校疫情防控各项制度,实行一校一策、一校一日流程管理和开学核批制度。打造医校共同体,落实“一校一院一医”,由卫健部门向每所学校派驻医护人员担任兼职校医,并在此基础上,向每所学校临时派驻1名医护人员担任健康指导员,全面指导学校开展疫情防控和健康管理工作。由市疾控中心牵头,成立17支疫情防控应急小分队,全面开展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应急处置,对学校防疫工作进行巡回指导。目前,全市已有167所中小学(校区)16.8万名师生安全有序重返校园,恢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强化信息排查。继续全面开展教育相关人员信息排查,实现学校六类相关人员(教师、学生、家长、保安、校医、食堂后勤人员)信息排查全覆盖。充分运用云平台,精准掌握师生健康信息,加强师生健康状况研判,严格师生健康信息动态监测和“一日一报”制度。凡持“红码”“黄码”,外地返瑞14天隔离期未满(含同居住者)及身体健康异常的师生员工延期返校,由学校落实专人制订个性化方案“一对一”指导落实,并做好思想引导和疏导工作,对延期返校学生继续做好居家学习指导。
强化精密智控。严格落实校园封闭管理,对进入校园人员严格执行身份核验、访客实名登记、体温测量和查验“健康码”等措施,坚决杜绝疫情输入校园。根据分类错峰开学安排,以开学报到日为时间节点,按时序对来自湖北等重点地区和国外的所有师生员工及密接者根据要求进行核酸+血清检测,及时与相关部门、乡镇(街道)对接联系、畅通信息,确保“有效防控”和“有序返校”。在开学前5天,各学校按规范对校园内所有场所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并全面开展校园各项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校园绝对安全。
强化模拟演练。精心组织开学报到工作,加强学生错时报到方案模拟演练,4月10日上午,举行瑞安市中小学2020年春季学期疫情防控应急演练现场观摩会、疫情防控工作培训会,各学区、学校在相应学段正式开学前三天安排演练。强化应急处置演练,提升师生疫情防疫和处置能力。加强师生员工防疫知识宣传教育,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和能力。按照学校一日流程,精心做好学生进校、学习、活动、就餐、住宿等环节的安排,确保学校管理规范有序。
强化线上教学。按照“停课不停学”的要求,精心安排录制义务教育阶段线上空中课堂4期,共抽调705名一线教学骨干,录制空中课堂1392节,满足疫情期间学生居家学习需求,得到师生家长的好评。高中段实行“一校一策、各自授课”,学前教育段开发线上亲子活动。
强化后勤保障。积极做好物资储备,指导和帮助全市学校按规范要求设置临时隔离区。全市学校共配置快速测温仪130台、防护口罩54万个、红外体温枪2200把,及若干消毒水、消毒酒精、防护服、护目镜、手套等,满足正常返校复学需求。制订防疫物资安全管理和使用办法,严格做好物资管理和安全使用。落实财政资金1000万元,用于学校卫生室建设和外聘校医补助。
强化督查指导。开展联片联校工作机制,落实教育干部、督学500人对全市402所学校、幼儿园实行精准化网格化常态管理。按照开学时间安排分四批(初三高三、初高中其他年级、小学、幼儿园)深入指导各学校复学疫情防控工作,督促学校认真做好开学前专项检查清单落实到位。严格落实复学核批制度,条件不具备的学校不得开学。
提高站位 再谋新篇
全面推进教育高质量高品质发展
做好顶层设计,力求“规划美”。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共瑞安市委瑞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教育现代化市创建的实施意见》及一系列相关文件,全面引领瑞安教育新一轮发展。继续实施《瑞安市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行动计划(2019-2022)》《瑞安市中小学校网布局规划》,认真编制《瑞安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推进我市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加大教育投入,力求“校园美”。实施基础设施增量扩容工程、学前教育增公扶民工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程、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工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特殊教育延伸全纳工程、民办教育规范健康工程。加快教育建设项目进度,并按照精致精美的要求,美化、洁化、绿化、文化每一所校园,满足群众对教育的更优质需求。初步安排2020我市教育建设项目共62个(其中续建类31个、开工类31个),全年需投入经费7.82亿元。
提升办学水平,力求“内涵美”。实施校园文化内涵提升工程通过美丽校园、文明校园、清廉校园、书香校园、墨香校园、智慧校园等校园品牌创建,提升学校文化内涵,打造瑞安品质校园“升级版”。同时,积极鼓励各中小学结合自身和区域特点,打造校园特色品牌亮点。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和现代学校联盟,通过区域现代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名校办分校、强校扶弱校、互联网+义务教育、初中学校全面提升、乡村“小而优”学校建设,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力争年内实现公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学校联盟办学全覆盖。
打造教育铁军,力求“队伍美”。深入实施队伍建设改革创新工程,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继续深入实施“玉海名师”培养计划,突出校长、后备干部、班主任、教师、教科研、督学等“六支”队伍建设,全面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育铁军。
紧盯教育品质,力求“质量美”。强化立德树人,着力打造具有瑞安特色的中小学学段德育品牌。实施教育教学创优提质工程,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综合测评项目指标达到温州市上等水平,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质量达到温州市上等水平;高考各类别上线率和上线人数继续保持高位运行,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继续领先。全省大一新生体质监测在2019年的基础上晋等升位。
优化发展环境,力求“氛围美”。认真落实省、市有关“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完成“招生入学一件事”办理,实现更多项目网上办、掌上办和“跑零次”服务。深入开展党建品牌和清廉教育建设行动,加大基层党建示范点和清廉学校建设力度,计划新打造20所示范学校基地,树标杆抬底部,打造瑞安教育党建新品牌。常态化实施部门联动机制,协同相关部门、乡镇(街道)合力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等教育治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