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出台10条金融服务改革措施
“真金白银”助力民营
和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 潘敏洁 通讯员 白帆
金融机构对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增幅达10%以上,就能获得我市一笔财政存款;5000万元持续加码贷款贴息,贴息力度为温州地区最大……近日,我市出台《瑞安市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拿出“真金白银”激发我市民营和小微企业内生动力,助推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瑞安园)和民营经济解忧纾困综合试验区建设。
据悉,《方案》将于7月1日起施行。《方案》着力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制定了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存放激励作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优化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加大金融机构考核激励、激励机构扩大融资担保增信规模、降低企业融资担保费用、完善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补偿机制、引导产业基金助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建立风险补偿基金等10条措施。
其中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存放激励作用是《方案》一大亮点。去年我市率先推出财政专户资金专项竞争性存放机制后,令我市不少企业受惠。截至目前,我市共计11家企业获得财政专户资金专项竞争性存放机制支持,贷款金额达7.43亿元,为企业节省利息357万元;中标银行达7家,获得市财政存款金额5.14亿元。
而该《方案》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存贷联动定向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的力度、广度和深度,预计全年新增贷款规模50亿元以上。“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此次我市专设间歇性财政资金10亿元,对向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增幅达到10%以上的金融机构投放财政存款;并且从过去一家企业只能申请一个项目转变为可申请多个项目进行专项竞争性融资。”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向民营和小微企业年度贷款增量同比下降的金融机构,会设置财政资金竞争性存放投标专项指标,与竞存资格挂钩。
《方案》还加大贷款贴息力度,从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我市全年财政投入5000万元左右,对将银行贷款投入到技改、智能化项目及市级以上重点科研项目或者老厂房改扩建的企业,分别按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50%或20%提供补助,在温州区域内贴息力度最大。”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值得关注的是,财政贷款补助对象从过去重点企业类型转变为企业资金用途,精准扶持投资与研发行为,保障重点科研项目建设空间。
同时,《方案》激励担保机构降低企业融资担保费用。据了解,在瑞安市内注册的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为我市小微企业贷款提供融资担保业务,在现有0.6%担保费率的基础上,我市鼓励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进一步降低担保费率,最低可下调至0.3%,市财政按下浮比例给予担保机构相应保费补助。而对在我市注册的非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提供融资担保业务且担保费率不超过2%的,给予担保机构15%的保费补助,引导融资担保机构大力支持我市小微企业。
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能够不断完善机制建设、强化政策支持、创新金融服务,进一步深化财政金融互动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和产业政策资金激励效果,引导更多财政金融资源支小助微,有效破解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助力我市民营与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