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意”与“心意”
■记者 项颖 通讯员 陈年勇
“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帮它找什么。企业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服务就在哪里!”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近年来,我市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用改革的“新意”与服务的“心意”架构起服务桥梁,为制造业发展赋能,助推全市制造业由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节点,面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新挑战,作为民营经济发祥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在不变中坚守,在求变中前行。
过去一年,我市紧紧抓住温州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契机,打造“瑞安高质量服务”新品牌,既放得到位,又管得有效;既有求必应,又无事不扰;既立足瑞安实际,又跳出瑞安框架。我市先后被列入省振兴实体经济财政专项激励县,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区)创建培育名单,第二批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省级分行业试点,省“数字化车间和无人工厂”创建名单,省智能化技术改造重点领域提升试点,省工业节能和绿色制造重点领域提升试点等;亩均论英雄、小微园建设、智能制造、飞地创新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先后获得多位省领导批示。
如今,一座有速度、有温度、有尺度、有高度的高质量制造之城,正慢慢揭开面纱,展露出生机勃勃。今天,2020年瑞安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市政会议中心召开,将翻开瑞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崭新的篇章。
数字化改造篇
近年来,数字经济正成为工业增长主引擎。瑞安以“智”突围,聚焦聚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破解智能制造启动资金、技术研发、成果转换三方面难题。
创建一批智能制造试点
2018年,我市率温州之先开展智能制造试点工作,制定《瑞安市汽摩配和制鞋行业试点示范工作实施方案》,对智能制造服务商给予免除租金、试点项目奖补等优惠政策。单独列支财政资金1亿多元,在汽摩配、制鞋行业遴选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生产线、智能工段时段项目,分别给予25%-45%的奖补,最高奖补可达1500万元。
2019年,分两批共遴选出22个竞争性试点项目,其中汽摩配行业18个、制鞋行业4个,涉及智能工厂项目3个、数字化车间项目7个、智能生产线项目8个、智能工段项目4个,计划总投资额超4亿元。目前,所有项目已全部开工,累计完成投资额2.5亿元。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2个,瑞立集团、瑞明集团、浙江雅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3个项目被认定为2019年省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居温州第一。
2020年,我市计划开展200家制造业智能化诊断和150家智能化改造,“诊断”费用由政府埋单,目前已征集171个智能化诊断项目,并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智造氛围。此外,在其他主要行业分别竞争性遴选12个试点示范项目,参照汽车零部件和制鞋行业试点政策,以点带面,推进全行业智能化改造提质扩面。
建设一批技改重点项目
2019年,我市修订完善技术(智能化)改造奖补政策,坚持突出重点、扶优扶强,加大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智能化改造项目和带动性强的龙头骨干、高成长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化生产线)、智能工段(自动化生产线)等非智能化改造试点项目分别给予15%-25%补助;对一般性技术改造项目给予6%-10%补助,最高补助1000万元;对瑞安领军型和高成长型企业再增加2个点补助;对列入省“四个百项”的项目再增加5个点补助,最高奖补可达1300万元;此外,对符合工业机器人标准再给予10%财政奖励。
2019年,我市实施重点技术(智能化)改造项目208个,计划总投资额达到39.45亿元,列入2019年省“四个百项”重点技改项目9个(累计23个),居温州第一、全省前列。
出台一批财政激励政策
2019年,我市率全省之先出台“存贷联动”政策,对列入智能化改造、技改项目库等同时单项融资需求200万元以上的企业,采取财政资金综合竞争性存放机制,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即财政资金按银行贷款投放额的一定比例给予定期一年的存款支持。
目前,已举行智能制造项目财政专户资金专项竞争性存放招投标2期,促成8家企业1.38亿元信用贷款获最优惠贷款条件,贷款利息全部在基准利率以下,最低利息低于基准利率20%,节约年利息300多万元。
2019年,我市率全省之先建立“预拨付”机制,对企业投入类补助实行“提前预拨”,对产出贡献类补助实行“按季兑现”,对取得荣誉或资质认定类补助实行即时兑付,切实提高政策兑付时效,基本实现各项奖补100%当年兑付,政策兑现周期缩短了6个月以上。2019年,共提前兑现智能制造、技术(智能化)改造项目快速兑现奖补资金9251.3万元,为历年新高。
2020年,我市启动财政专户资金竞争性存放招标活动,用3亿元财政定期存放资金撬动瑞立集团融资5.8亿元。受疫情影响,在制造业全面受挫的情况下,瑞立集团实现销售额逆势增长20%以上。
高能级平台打造篇
从多年的经验来看,做好存量土地文章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动力相当强劲。近年来,我市围绕产业发展空间不足的实际,积极争取增量土地和提升存量土地利用效率。
打造“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
2019年,我市成功列入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平台总规划面积10.65平方公里,构建“一芯一港两基地”空间布局。“一芯”是以东新科创园为核心的瑞安智能汽车科创芯,“一港”就是轻轨S2站点周边高标准的综合服务港,“两基地”就是塘下和丁山两大产业基地。根据瑞安现有产业基础,选择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为主导产业,以“两系统两部件两服务”为产业发展方向,大力推进汽车零部件生产智能化。
打造丁山二期产业发展大平台
近三年,在我市丁山二期落地20亿级单体制造业项目3个、10亿级产业项目5个、亿级项目17个和世界500强企业项目1个,列入省“152工程”项目3个。特别是瑞立汽车零部件智造项目用地411亩总投资26亿元、瑞明年产980万件汽车轻量化关键零部件项目用地380亩总投资22.5亿元、浙江胜华波智能化汽车雨刮器总成生产项目用地88亩总投资10亿元等项目,相继在丁山二期产业大平台落地开工,形成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带来强劲的经济新动能。
打造若干特色集聚转型平台
2019年,获批创建省级智能装备高新区,智控装备小镇直接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以政府主导开发模式推动“小微企业定向集聚”,实施仙降时尚智造(箱包)、潘岱时尚轻工、湖岭农副产品加工等10个(期)小微园,2019年小微园开工3个,开工面积500亩,竣工面积60.33万平方米;阁巷高新产业小微园已完成省五星级微园申报和现场审核,并启动数字化改造提升工程。特别是在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区塘下镇规划建设北区汽车电子小微园、东区汽摩配小微园等5个、共700多亩的小微园,并整合建设酸洗、发黑等汽车零部件配套行业小微园,实现行业全链条式集聚提升。瑞安小微园建设成效获得冯飞、高兴夫等省领导批示肯定。
强化企业培育篇
近年来,我市坚持“培优、育强、扶小”的思路,全面推进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凤凰行动”计划、本地龙头企业“裂变式”成长计划等,加快企业健康成长。
推进企业上市培育
上市是提升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路径,也是振兴实体经济的必然选择。我市企业上市工作起步早、见效快,是温州企业上市的先发地。温州第一家上市民营企业、温州第一家境外上市企业、温州第一家新三板挂牌企业都出自瑞安。
近年来,我市把企业上市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实行“龙头凤凰+准独角兽+瞪羚企业+雏鹰种子”雁阵式企业梯队培育。定制最精准的激励政策,建立2亿元的上市风险共担基金,对A股上市企业最高奖励1100万元,对境外上市企业奖励700万元至1200万元,对列入重点辅导推进的拟上市企业给予垫付最高1500万元。此外,建立企业上市跟踪服务机制,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帮助胜华波、科腾等26家企业解决上市挂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38个,并组织企业董事长、总经理、董秘、财务总监550人次,参加各级资本市场专业培训50多次。
推进企业分级培育
以“千名干部进千企”为主抓手,建立十大传统制造业龙头企业、雄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隐形冠军、专精特新、高成长型企业、“小升规”企业等企业培育数据库,实行分类培育、阶梯培育,完善企业问题收集、交办、化解机制,破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推进企业创新培育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引导企业加大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开发力度,促进产品电子化、智能化。2019年,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16家(累计1250家)、省创新型领军企业1家、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5个、2020年省重点装备制造业首台(套)4个,均居全省前列。
搭建创新型载体篇
近年来,我市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深化瑞安·安亭“1235”协同发展计划,搭建一批科技创新载体,为传统制造业生产升级、管理升级、产品升级赋能。
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
2019年,我市引入智能云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并在瑞安设立智能云科浙南区域总部及研究院,围绕瑞安汽车零部件传统制造业,基于“智能终端+工业互联+云服务”创新模式,打造瑞安汽车零部件工业互联网平台,设备联网率将超10000台,企业上云超3000家,重点研发具备全国推广价值的重点行业应用解决方案,面向区域产业集群开发上线100个以上工业APP,计划今年投入使用。依托华峰新材料供应基础优势,搭建总投资10亿元华峰智链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新材料产业交易链路数字化、打通上下游企业交易协同壁垒提供服务,并整合供应链、金融等资源赋能平台客户。
2020年受疫情影响,一方面产业外贸出口优势明显弱化,一季度我市汽摩配产值同比下降27.3%;另一方面,国内售后市场前景持续看好。面对“危”与“机”,我市积极搭建“云平台”帮助汽配企业拓展市场,于5月初举办瑞安汽车零部件产品(线上)展览会活动,吸引了全市200多家汽摩配企业参展,国内外知名采购商云集。通过多样化、数字化线上展会的形式,实现全年365天线上不间断展示、宣传、洽谈。5月7日至9日,3天直播时间实现现场“云签约”成交额2.4亿元。直播结束至今,线上展览会“热度”依旧不减,从5月10日至今,成交额已达6000万元。
搭建智能制造服务平台
我市围绕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搭建瑞安市智能制造创新服务平台,先后招引和利时、深圳德富莱等13家优质服务机构入驻,对入驻瑞安的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公司,前3年租金全免,对智能制造服务商实施的试点项目奖励,按照列入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生产线)试点项目个数,给予每个实施项目的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公司5至10万元奖励,被评为示范的给予翻倍奖励,推进制造业“问诊”、改造,全面推广智能化技术改造普及面。
搭建科技创新产业平台
近年来,我市建成国家级汽车电气零部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与浙大、北航、浙工大等高校合作,打造北航瑞安汽车电子工程技术中心、浙江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浙江省汽车摩托车配件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瑞安)等行业创新平台,并先后建立了6家院士专家工作站、8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成瑞安首家省级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服务综合体,与上海安亭合作共建瑞安市(安亭)飞地创新港,采取“双休日工程师”等柔性引才方式,遴选7家瑞安汽车关键零部件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入驻,并正式运营。
成绩单
2018年以来,我市先后被列入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区)创建培育名单,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入选第二批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省级分行业试点;列入省“数字化车间和无人工厂”创建名单、省智能化技术改造重点领域提升试点、省工业节能和绿色制造重点领域提升试点;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2个,瑞立、瑞明、雅虎3个项目被认定为2019年省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2019年,我市入选省重大产业项目8个,其中瑞立汽车零部件智造项目、铭博年产50万套新能源汽车部件智能化生产线项目、汽车智能风扇总成生产项目、浙江雅虎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智造项目、松田年产500万套智能控制无刷电机生产线投资项目等5个项目均为制造业项目。
2019年,我市完成土地“双清”8300亩、标准地供应2280亩、工业供地2300亩、整治低效工业项目2053亩,均居温州第一。近三年,年均工业供地超2000亩。成功列入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获批创建省级智能装备高新区,智控装备小镇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创建温州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和国家自创区瑞安园,阁巷高新产业小微园已完成省五星级小微园申报和现场审核。列入省级综合体1家、温州市级综合体4家、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省级众创空间5家。
截至目前,我市上市企业6家、新增股改企业42家、省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3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0家、上市签约企业22家。近三年,新增亿元企业80家、“小升规”企业436家、高新技术企业269家、隐形冠军企业2家、隐形冠军培育企业2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