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岭镇六科村“领头雁”卢献胜:
带头“充电”强本领 拓宽山村致富路
■记者 钱枫枫
在湖岭镇六科村,没有人不知道他,从2008年担任村干部以来,他为民谋利,服务华侨,发展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致富。每个村民家庭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每一片农田和大山都有他的影子。他就是湖岭镇六科村党委书记、村融合发展中心主任卢献胜。
湖岭镇六科村在瑞安区域“小有名气”,从前,大人会这样吓唬不听话的女孩子:“不乖就嫁到六科山底去,六科山底鸡吃不到米。”六科村四面环山,位于我市西部山区,距离市区40多公里,从六科村翻山过去就是丽水青田,在交通落后的从前,六科几乎“与世隔绝”。
2019年5月,原来的六科村、南岙垟村、草岱村规划调整合并成新的六科村,并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该村现有人口4946人,地域面积16平方公里,水田1187余亩,山园地5000余亩,是目前湖岭镇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一个村居。同时,也是华侨最多的一个村居,华侨人数达1900多名,该村年轻人多出国或外出务工,村里常住人口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
对于六科村来说,经济落后、劳动力匮乏、村干部学历有限等问题都是制约发展的难题。卢献胜把在瑞安城市学院(瑞安电大)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在电大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作为打造六科村生态产业的设想与实践。2017年,从他“上任”村党总支书记后,村集体经济从负数变为正数,他是如何办到的呢?
近年来,他通过自来水项目、市级抱团项目、水库电站租金、土地流转等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尤其是疫情期间,在确保安全的同时,他组织村民分批次、分时段、分区域种植70万株优质安吉白茶,由于受疫情影响目前种植面积400亩,带来社会效益近1000万元,就业人员近100人,发放工资30多万元,带动低收入农民增收致富。卢献胜说,等这一批茶叶收获,未来将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0万元。
带领村民致富就是要多想办法。坐在村办公楼里,卢献胜常往窗外看,新开辟的千亩茶叶基地只是一个小山坡,可利用发展的地方还有很多。卢献胜指着漫山遍野的毛竹告诉记者,因为几十年没有人管理,这些天然毛竹疯长,毛竹可用于制作凉席、筷子、砧板和手工艺品等,他正想办法如何将毛竹砍下换取一笔经济收入。
另外,该村还种植了100亩中药材“枳壳”,35亩中药材“谷精草”,并规划花田民宿群及饮用水备用水源水库,在湖岭镇打造“慢享小镇”的背景下,实施“生态+旅游+茶叶+药材”的发展模式,融入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走出一条山村致富新路。
记者在采访时,不时有老人打电话来让卢献胜去他家田里看下,有老人不会用电脑让他帮忙打一份证明,卢献胜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一一办妥。“六科村的发展离不开华侨的支持,服务好华侨家属,让华侨在外打拼没有后顾之忧,也让他们时时刻刻念着家乡的好,念着家乡的人和山山水水,记住‘乡愁’。”卢献胜说,打好一张“侨”牌,就是六科村的发展之道。
2018年1月,该村举办了六科村华侨联谊会,筹备成立了教育基金会、扶贫基金会以及老年人基金会。经过两年发展,共募集基金40余万元,为该村困难户、失学儿童助学、大学生奖励和重阳节活动都发放了专款补助资金。此外,村里造桥、建牌坊以及许多基础设施建设也由华侨出资。
此外,卢献胜知道农村干部文化水平低。为了以后村庄发展的需要,他鼓励村“两委”干部到瑞安电大大专班学习进修。今年5月,他在就读成人高等教育“农村行政管理专业”大专班期间,还获得了国家开放大学系统“希望的田野”奖学金与全省电大系统个人先进和“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标兵”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