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降街道社会事务办副主任黄伟年:
当好疫情防控“最强大脑”
做群众的“守护者”
■记者 项颖
谁也想不到2020年会以这么特别的方式叩门,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全国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刻,仙降街道全员投身战“疫”中。无论在前线奋战,还是在后勤保障,每个人都是一颗螺丝钉,他们拧在一起,铸就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
在街道,有这样一个人,他临危受命,担任疫情防控期间街道的“最强大脑”,高峰时日均话费超200元,一天接打电话200个以上;他从农历去年年底开始驻扎街道,一待就是两个多月,曾当过村民之间的调解员,也当过留守儿童的临时父母。他就是仙降街道社会事务办副主任黄伟年。
高峰时日均话费超200元
1月22日下午,仙降街道召开紧急会议,部署疫情防控工作。黄伟年被“钦点”为街道“最强大脑”,负责对接疫情最新消息发布,统计发布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与疑似患者信息,并及时与街道各部门、村居沟通采取各种隔离措施。
从那一天起,黄伟年扎根在街道,手机寸不离手。他每天都活跃在各大微信群,对信息一条不漏、一刻不误、一查到底,对数据第一时间采集、第一时间流转、第一时间处理……高峰时期日均话费200元以上,一天接打电话200多个,以至于现在听到手机铃声,他还是不自觉地紧张。
1月25日,黄伟年接到了一项特殊任务,统计街道所有湖北籍务工者名单,并逐一联系,确定他们是否返程,已返程的需加微信定位,安排居家隔离;未返回仙降的,要求他们将返岗日期推迟到2月13日(农历正月二十)以后。
仙降是我市的工业重镇,企业数量多,流动人口多,这项工作实属不易。黄伟年快速制定“作战方案”,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带领街道两名工作人员,分别从企业、各村出租房房东和外来人口登记入手,采取三方汇总统计,当天就确定了街道湖北籍外来务工者2994人,并开始马不停蹄地逐一电话沟通,同样的话一再重复,电话没联系上继续打……3人连续作战四天四夜,人均拨打电话1000个以上,终于一一拨通了2019年在仙降工作的湖北籍务工者电话。
“通知的过程就是在争分夺秒,到现在我还记得刚完成这项工作后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黄伟年笑着说。
身兼数职的群众“守护者”
随着疫情防控信息联络工作逐步走上轨道,黄伟年依然没闲着,开始奔波在各检测点,成为身兼数职的群众“守护者”,他既是一线战斗员,又是居民的调解员、特殊群体的快递员,还是留守儿童的临时父母。
2月初的一天凌晨,结束了一天的劳累,黄伟年正驱车返回街道休息时,突然手机铃声响起,街道仙篁竹村一位90岁高龄的老人被“遗弃”在了村办公楼附近,无人照顾。
他立即掉转车头,往村内方向驶去。原来,老人是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之前与儿子、媳妇一同在宾馆隔离,但儿子、媳妇相继确诊被送往医院治疗,留下老人独自一人。因老人身患高血压等各种病症,隔离点工作人员将其送回村内,可家中无人照顾,村内也无人接管。
详细了解情况后,黄伟年当起了调解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结合老人实际情况与隔离点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并当场安排了专门的工作人员到隔离点照顾老人,事情才得以圆满解决。
当晚,回到街道办公室休息时,已是凌晨3时,躺在办公室的沙发上休息了三四个小时,他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战斗。
2月中旬,黄伟年在疫情摸排走访中发现,10岁的小辉(化名)因父母被确诊为新冠肺炎送往医院治疗,只能独自一人在家隔离,成为临时的留守儿童。虽然家中已备有村内发放的方便面等食品,但长期进食这些速食,不利于身体健康。“身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实在见不得孩子受苦。”黄伟年向街道提出,由他担任孩子的临时父母,每天给小辉送饭菜,直到他的父母康复归来。
在之后的半个多月时间里,黄伟年忙碌的同时从未忘记过小辉的口粮。他特地调好闹钟,不管身在何处,每天闹铃响起,立即赶回街道,从食堂带上一份热乎乎的饭菜,往小辉家飞奔而去……当小辉的父母康复回到家时,看到孩子被黄伟年照顾得白白胖胖,不禁热泪盈眶、连连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