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2版:在现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3位知名教师点评今年高考作文

    3位知名教师点评今年高考作文

    今年浙江高考作文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瑞安中学高三语文老师曾郁梅:

    今年高考作文命题还是有特点可说。

    关于话题。个人定位、家庭预期、社会角色,这些问题本就值得每位青年学生尤其是即将迈入大学校门的高中毕业生认真思考,能引导广大考生在个人与家、国的关系上进行积极思考和选择,是“文以载道”的传统精神在浙江卷中的体现。而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发生落差或错位,也是青年经常遇到的困惑和难题,是他们愿意表达并有话可说的。以一个常规话题导入对一个崇高命题的思考,这是今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巧妙之在。

    关于立意。可以只就个人目标与家庭期许之间的落差或错位,谈具体的体验和思考;也可以联系国家对青年的要求,论个人坐标的正确与否,作何选择。如此,则可以区分考生思想境界之高下,人生格局之大小,以达到高考选拔优秀人才的目的。

    瑞安中学教授级高级教师蔡瑞琛:

    今年浙江高考作文题接地气,回归生活,值得点赞。

    这是一道社会现象题,所呈现的代际矛盾,他者与自我认知之间的错位现象,是每一位考生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遇上的问题,题目贴近现实生活,能有效激发考生的表达欲望。审题立意没有难度,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发生”,即可明确写作方向。可以结合经历体验写一个有关这种矛盾冲突的故事,也可以围绕“为什么会发生”“发生后如何解决”“存在的意义”等角度展开思考。

    在“人人都有话说”的作文考查中,“说好”成为胜出的关键。“说好”,首先,不能“偏”。这道题里不能把“个人期望”与“家庭期望”的落差或错位直接泛化为“代际矛盾”,也不能把“个人坐标”与“社会角色”的矛盾泛化为“个人”与“集体”的冲突。其次,不能“浅”。记叙文不能只讲一个与爸爸妈妈的冲突小故事,要着力于体现对冲突本质层面的思考;议论文不能以列举现象代替论证分析,从文化、价值观、社会发展等角度思考“为什么”,更能体现思辨力,思考“世俗价值评判”与“个体价值实现”之间的冲突会出彩。再者,会“巧用”,学生要善于唤醒生活经历,比如“成人礼仪式上写给家长的一封信”,比如回忆模考中类似话题的写作训练等。

    瑞安十中高三语文备课组长陈锦杰:

    今年的高考作文把个人置于家庭和社会中思考,既考虑个人理想和价值取向,又兼顾家庭和社会的期许。以“立德树人”为前提,多元化价值倾向越来越明显。作为一线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思考几点:

    一要鼓励学生密切关注社会。人是社会的人,离开现实社会大谈个性化追求也是空谈。但现实中,学生接触、了解社会的机会不多,社会、国家对年轻一代的期许是什么,有些学生比较模糊。这要求语文老师带领学生走出书本,走出练习,多读报纸,多看新闻,多接触生活。

    二要鼓励学生时时关注自我。如今,个人价值多元化越来越受尊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态度、不同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不同的美好期望。允许学生个性化立意、个性化表达,我们的作文教学也不能把学生拘泥在一个圈内原地打转。

    三要教会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从今年作文看,学生除了要具备辩证思维,还要有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当个人的期望与家庭、社会的预期一致时,怎样思考;不一致时,又有怎样的思考。在求同中议深度,在求异中议新颖度。思维能力的训练不能一蹴而就,扩大课外阅读,尤其是哲学书籍的阅读,将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记者 欧苗苗 整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在现场
   第00003版:聚焦点
   第00004版:最新闻
   第00005版:最新闻
   第00006版:玉海楼
   第00007版:榕树谭
   第00008版:家周刊
移动互联时代
怎么玩转“域名”
奔涌吧,后浪!
户外运动
不能“说走就走”
3位知名教师点评今年高考作文
瑞安日报 在现场 00002 3位知名教师点评今年高考作文 2020-7-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