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红色星期天”为“红色周末”,将“红色优势”转变为服务优势
红色聚星书院文化惠民落到实处
■记者 金汝 通讯员 林明铎
“我喜欢写毛笔字,没事就在家练练字。自从红色聚星书院开班,每节软笔书法课我几乎都来。这里不收费,还能交到一帮兴趣相投的朋友,来这里挺开心的!”家住莘塍董五的陈先生说。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群众对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如何丰富群众业余生活?莘塍街道不断拓展“红色星期天”项目,创办红色聚星书院,挖掘当地文艺资源,变“红色星期天”为“红色周末”,为群众送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公益培训,逐步将“红色优势”转变为服务优势,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完善党建矩阵 打造特色党建综合服务站
红色聚星书院包括培训基地以及户外运动场,面积2000多平方米。6月30日开院后,红色聚星书院就拓展“红色星期天”项目,为当地居民送去国画、书法、古琴、摄影、笼式足球等公益培训,开辟童心向党影院,打造集红色党建阵地、公益学习平台、文体娱乐基地为一体的党建综合服务站,为孩子开辟快乐的第二课堂,为成人提供释压和提升的“休闲吧”。
该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莘塍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群众对文化培训的需求越发强烈,书院整合莘塍的文化资源,积极对接外部资源,邀请中国美协会员丁木友等知名专业人士前来上课,其中多名指导老师是中共党员。
目前,该书院正准备成立红色志愿队,将党员学员吸纳入队,开展文化惠民志愿活动。
“让更多群众享受各类文化公益资源,这是莘塍街道一直努力的方向,而红色聚星书院就是莘塍党建活动平台矩阵的重要内容。”街道组织委员叶林锋介绍,今后将继续围绕“共性服务+特色服务+共享服务”,为居民输送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实现周末服务不停歇、红色领航不断档、文化惠民不打烊,将红色聚星书院打造成为“党建+公益培训”的特色品牌。
精准对接需求 系列公益课程办到群众“心坎”上
对摄影有兴趣的,可以参加成人摄影公益培训,听听原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吴小淮的生动讲解;想挥毫泼墨学习国画的,丁木友先生的国画课不能错过;硬笔书法、软笔书法培训班报名通道开启后,名额被一抢而空……
有“静”自然有“动”。40多名跑步爱好者参加健康素养培训,向马拉松达人李俊义等人学习运动理论知识和跑步时的身体姿势、呼吸韵律等;在笼式足球场上来一场挥汗如雨的对决,是夏季消暑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红色聚星书院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推出不同类别的课程,便于居民看“单”点“菜”。目前该书院已经开设硬笔书法、软笔书法、米塑、国画、摄影、健身跑、声乐等10门课程,吸引500多名学员参加。每每一个培训课程发布,都会被“秒杀”,许多培训课已经安排第二期课程。
日前,“非遗”传承人陈贻春为30多名青少年讲解米塑的历史和制作手法,手把手教大家用饭团做辣椒、番茄等小物件。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一个个形状不一、色彩鲜艳的蔬果就“出炉”了。
“放暑假了,我正为孩子的暑期生活发愁,听说这里开设了米塑课,马上就报名了。”家住周家桥社区的徐女士说,孩子参加米塑课,既能提高动手能力,还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将莘塍“非遗”项目融入特色文化课程,是红色聚星书院的一个尝试。书院负责人表示,今后还将进一步精耕细作内外资源,做精做优公益培训,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