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游泳还要学会自救
暑期防溺水,家长和孩子都要懂!
本报讯(记者 欧苗苗 通讯员 金绍书)这段时间,有关溺亡的报道不少:6月15日,永嘉桥下镇西溪下村水潭,一名20多岁的外地小伙游泳不幸溺亡;6月22日,苍南县桥墩镇发生一起溺水事故,3名少年不幸溺亡……接二连三的事故令人痛心,也一次次警示我们:夏季是溺水事故高发期,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一定要加强防溺水教育,不要让悲剧重演!
近日,记者采访了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市游泳协会、游泳馆等部门、团体相关负责人,他们表示:尤其是学生,只要有条件一定要学会游泳,还要学会自救。
除了学游泳自救也很重要
“每年暑期是溺水事故高发期,我们不仅要教学生防溺水知识,更要让孩子学会游泳。会游泳,这是一项求生技能。”市游泳协会一负责人说。
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家长,受访者均表示,愿意在游泳安全体系完善的情况下让孩子学游泳。
市游泳馆副馆长郑欢慰介绍,今年暑期,该馆学生报名人数1000余人,虽然较去年的1400人略有下降,但目前仍处在疫情特殊时期,能有这么多学生报名,说明家长对学生学游泳的重视程度。
郑欢慰表示,对于孩子来说,除了要学会游泳,掌握水中自救技能也很重要,能为安全提供更大的保障。比如中班学生会教授踩水,踩水也称“立泳”,借助两腿向下踩蹬,使人体浮立水中,常用于救护溺水者等。
“教学中会向孩子强调,如果游泳时不小心遭遇呛水等突发情况该如何应对,不要对落水者盲目施救。救人必须要在确保自己会游泳、具备救人的条件下进行,不然可能非但救不了人还会危及自己的生命。”郑欢慰说,如果发现有人溺水,首先要大声呼救,叫更多的人来帮忙。如果溺水者离岸边不远,可以就近寻找绳子或竹竿把人拉上岸,但不可轻易下水救人。
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一负责人介绍,暑期游泳馆是最热门场所之一,目前全市不同规模的游泳馆有40多个,均正常开放。在游泳教学中,也会有类似的踩水练习和自救常识介绍。
402所学校开展防溺水教育
暑期安全教育中,防溺水教育必不可少。据了解,在暑假前夕,6月20日至24日,市教育局500余位教育干部、责任督学对全市402所学校、幼儿园防溺水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形成联防联控的防溺水工作机制。同时全市下发了22万多份《教育部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提醒家长一定要做到“四知”(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共同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
目前,全市402所中小学、幼儿园认真制定学校防溺水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围绕“六有六个一”的规定项目,教育学生做到“六不一会”(即:不私自下水游泳或到水边玩耍嬉戏,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监护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盲目下水施救,会基本的应急自救、求助、报警方法)。
此外,我市还针对基础条件相对较薄弱的农村、海岛学校和新居民子弟学校重点开展“大手拉小手·防溺不松手”防溺水安全教育公益活动,教育系统防溺水安全教育讲师团14名成员开展宣讲,目前已在59所学校宣讲,1.5万名师生受益。
【相关链接】
●溺水后如何自救
1.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2.放松全身,让身体漂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3.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如何正确救援
1.大声呼救。碰到有人溺水,不要慌乱,第一时间要大声呼叫,找大人帮忙,同时拨打110报警,如果有多个同伴在一起,要派出一人去寻求大人帮助。
2.寻找漂浮物。寻找身边的漂浮物抛向溺水者,如救生圈、木板等;如果没有漂浮物,也可以在书包里装满空矿泉水瓶抛给溺水者。
3.寻找竹竿或树枝。寻找竹竿、树枝等递给落水者,也可以把衣服打成绳结抛给落水者,救人时要趴在地上降低重心,以免被拉入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