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聚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弘扬双拥传统 共谱鱼水情深
我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亮点频出见实效
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揭牌
双拥模范创建单位
市关爱退役军人商家联盟单位
许胜锋公司开展学校军训
退役军人帮助企业进行半军事化管理
退役军人在她们的展示图片前合影留念 (记者 庄颖昶)

    弘扬双拥传统 共谱鱼水情深

    我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亮点频出见实效

    ■记者 林翔翔 通讯员 涂小花

    我市是浙南著名的革命老区,具有悠久的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曾六次蝉联浙江省“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双拥工作新模式,拓宽双拥工作新平台,丰富双拥工作新内涵,将创建“双拥模范城(县)”作为推动双拥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不断增强综合保障力、帮扶服务力、政策执行力、军地聚合力及宣教传播力,成效显著,亮点频出,双拥工作整体水平跃上新台阶。

    从财政预算看坚强综合保障力

    去年5月,我市建成1个市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23个乡镇(街道)、516个村(社区)全覆盖设立退役军人服务站,构建了县、镇、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市财政拨付580万元用于基层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每年拨付100万元用于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经费;每年安排不少于350万元作为国防、征兵、民兵预备役事业等双拥工作经费,保障双拥工作持续有效开展。2020年,各项双拥工作经费达1.4亿元。保障力度在全省各县(市、区)中排名第一。

    “经费多不能说明所有问题,但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对双拥工作的重视程度。”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有关工作人员说,我市在双拥工作组织领导、机制保障等方面,体现了坚强的保障力度。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双拥创建工作列为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将双拥创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列入全市年度考核目标,与经济建设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建立协调顺畅的双拥工作运行机制,落实军地合署办公制度,坚持双拥例会、走访慰问、领导干部过“军事日”等制度,以制度保证双拥工作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头参加双拥重大活动,每年春节、八一等重要节日慰问部队官兵,党政军领导齐聚一堂,共商双拥发展大计。

    从硬核帮扶看优良拥军优抚力

    5月19日,退役军人林杨余在吾悦广场购物时,突然看到某食品店挂着市关爱退役军人商家联盟的牌子,于是凭借退役证打了8折。像这样的“福利”,4月24日起,全市现役、退役军人和军烈属,凭军官证、士兵证、退役证、烈士遗属优待证等有效证件就可在有关店铺享受。

    4月24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市关爱退役军人协会、乡镇(街道)、企业商户,组建百家商家联盟,即市关爱退役军人商家联盟,共吸纳花园大酒店、3号仓库(中润广场)、五谷小镇宾馆等上百家拥军企业。这些企业以“军人职业受尊崇、军人军属得实惠、商家门店获效益”为宗旨,为全市现役、退役军人和军烈属提供优待优惠折扣。

    在全社会军民融合团结的浓厚氛围下,越来越多的企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军人和退役军人的尊重,纷纷加入“商家联盟”。在7月7日公布了第二批“商家联盟”名单后,加上第一批,该联盟已吸纳132家拥军企业。

    关爱退役军人、热心拥军工作。去年9月12日,我市率温州市之先成立市关爱退役军人协会,下设兵爸兵妈工作委员会、抗美援朝工作委员、抗战老兵工作委员会、重点优抚对象工作委员会、伤残军人工作委员会、就业创业工作委员会等6个委员会,采用社会购买服务方式,开展双拥服务新模式。如兵爸兵妈工作委员会,陆续开展了“母亲节”、端午等节日走访慰问、公祭日清扫烈士陵园等活动,还于今年5月在现役军人的母亲中挑选10人组建军鼓队,开展“敲锣打鼓送喜报”等活动,为送立功喜报、迎接退役军人返乡、欢送新兵等活动增加了仪式感,并将党和政府对军人军属的关心送到家门,进一步弘扬了拥军优属优良传统,激发我市广大青年参军热情。

    今年1月份,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收到了一面印着“真诚为部队服务,热心为官兵奉献”的锦旗,这是驻瑞海军某部送来的。原来,驻瑞海军某部身处海防第一线,驻地偏僻、远离市区,再加上生活、工作的大楼建设时间长久,许多电缆线路老旧,造成了军人们用电困难。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了解情况后,迅速安排相关人员对该部队所属的工作、生活两栋大楼的老旧电缆进行改造,快马加鞭推进工程进度,在今年新年到来之前完成改造工程,解决了用电难题。

    像这样的事不在少数。拥军优抚科(现属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大力支持部队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在基层”活动,在服务保障、解决难题上主动作为。四年来,投入2000余万元帮助驻瑞部队解决用水、交通、用电线路改造、围墙破损、训练基地建设等问题,帮助建立“军营网吧”、开设流动图书馆,丰富官兵文化生活;帮助随军家属安置、子女入托入学等。

    据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急官兵之所急,先后帮助驻瑞部队官兵解决用电难,铺设自来水管道解决边远站点吃水难,修建营区外道路解决训练交通不便等问题,为其搭建蔬菜大棚,落实隔音带,购置一批新空调等一系列务实措施,极大改善了驻瑞部队的生活条件。下一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还将继续以暖心惠兵的实际举措,服务驻瑞部队集中备战、专司打赢。

    从就业基地看强大政策执行力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扶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是当前“稳就业保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据了解,目前我市约有登记在册退役军人2.6万余人,部分退役军人尚处于待业状态。

    去年9月23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打造“就业、培训、创业”三位一体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推出按需推介岗位、“订单式”就业培训、创业项目超市、创业课堂、创投基金、创业贷款、就业创业高端论坛、政策解析等8项服务,集岗位介绍、技能培训、创业帮扶于一体,满足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所需。截至目前,该基地共推介就业岗位232个,签订就业意向82人,已入职6人。

    退役军人许胜锋就在该基地帮助下,突破了公司发展瓶颈。该公司是他退役后于2014年创办的,由于创业初期业务面窄,公司发展遇到瓶颈。去年9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通过就业创业基地,为他提供了一笔50万元的免息创业贷款,还为他介绍了一批优秀的退役军人担任军训教官。此后,许胜锋的这家公司拓展业务,开展青少年军事夏令营、学校和企事业军训、国内旅游、企业户外拓展等业务,进入发展新阶段。去年,公司营业额突破700万元,较前年增加200万元。

    今年37岁的退役军人曹华,现为浙江瑞星化油器公司的生产车间组长。自2004年退役后,他先后从事过多项工作。去年,通过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他进入浙江瑞星化油器公司工作。由于技术过硬,不到两个月他就从一名车间技工升为车间组长。他直言:“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给我解决就业难题,让我有了很大的经济保障,生活也更加稳定了。”

    像许胜锋、曹华一样,通过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解决就业问题、突破创业瓶颈的不在少数。在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创业服务的同时,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加强部门联动,拓宽就业渠道,与公安、综合行政执法局等单位形成部门对接,与企业开展合作,深度挖掘岗位资源,建立劳动用工合作机制,推动退役军人再就业。截至目前,推介到市公安局协警岗位就业26人,到市行政执法局合同制岗位就业31人,到市纪委合同制岗位就业3人等。

    此外,去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与四川省阿坝州退役军人事务局签订全国首个东西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战略合作协议,累计推送330家企业2600多个岗位,吸纳76人来瑞上岗就业;今年5月,该局和安徽省蒙城县、涡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沿海、内地劳务协作,实现优势互补。

    记者从该局了解到,我市退役军人就业安置质量高,自2016年以来,共接收安置军队退休士官1人、军队转业干部38人、随军家属37人,安置转业士官101人、退役士兵1672人,发放自主就业一次性经济补助金5087万元。落实“硬核”安置政策,转业士兵100%录用为事业全额人员,转业军官100%录用为公务员等。

    从疫情防控看融洽军地聚和力

    今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节奏。疫情发生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迅速行动,主动出击,吹响退役军人抗“疫”集结号。其开通的退役军人求助热线充分发挥了退役军人“娘家人”的角色,期间共接听登记求助电话23个,协调解决退役军人各种困难。

    就是这通求助电话,解决了市民李劲松的燃眉之急。李劲松家住市区,原本他定期给住在马屿镇石桥村的父亲送降血糖药,却因疫情非常时期出不了门。眼看着八十多岁的老父亲由于三天没吃药血糖偏高,李劲松急得不行。

    “当时凑巧看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开通的求助电话,想到父亲也是退役军人,我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拨了过去。”李劲松说,“没想到半小时不到,我就接到了父亲家所在地篁社社区的电话。不到一小时,父亲就收到了社区送来的药。”

    疫情就是命令,1月22日晚,一场“线上动员会”结束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统一思想,凝聚意志,主动出击“下硬招”、多措并举“出实招”、贴心服务“亮新招”,撸起袖子准备打一场精准防疫仗。

    2月23日,“瑞安市退役军人志愿者总队”微信群里开了一次线上培训会,由退役军人蔡忠武介绍员工返岗复工防疫做法,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洪万胜给大家答疑解难。原来,一周前,市人武部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成立退役军人志愿者总队,在基干民兵里挑选57名拔尖的退役军人,入企指导协助防疫工作,如为进厂人员测量体温,监督员工食堂用餐保持距离,为行政楼、车间、宿舍消毒等,帮助企业进行半军事化管理。包括蔡忠武在内的4名退役军人志愿者,先在位于塘下镇的浙江瑞星化油器制造有限公司实地操作,总结经验后为其他志愿者培训。

    制定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支援结对平阳坑镇入户走访调查湖北返乡人员100多人,转移到集中隔离点76人;倡议全市退役军人踊跃捐物捐款,收到价值40余万元物资、37万元捐赠款,通过海外退役军人力量共筹集近50万只医用口罩;开设退役军人“线上”培训求职,确保疫情期间学习需求……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广大退役军人在抗“疫”战线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红色阵地看广泛宣教传播力

    退伍不退志、退役不褪色。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继建成全国第一个“退役军人荣誉馆”红色阵地、全省第一支退役军人讲师团、温州市第一个老兵工作室等,着力营造关爱、尊崇退役军人的浓厚氛围。

    去年12月18日,全国首个“退役军人荣誉馆”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开馆,吸引了不少退役军人前来把话家常、回忆当兵岁月。

    荣誉馆占地面积150平方米,以“军魂之辉”为主题,依次展陈军中功勋、老兵风采、巾帼英姿、再创辉煌、坚强后盾五大板块,以及我市退役军人事务工作中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和荣誉,图文并茂地集中反映了当地优秀退役军人代表的精神风貌、峥嵘岁月和典型事迹。

    今年5月,荣誉馆新增抗疫风采版块,用一张张照片记录退役军人抗疫时的感人瞬间,用简单朴实的文字描述他们抗疫决心和先进事迹。如今,荣誉馆增至六大版块,入馆人员达430余人。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有关负责人说,荣誉馆的建成开馆,为温州瑞安爱国主义教育、国防动员和红色基因传承增添生动的内涵,也为广大退役军人继续发扬军队光荣传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树立标杆。

    此外,我市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创新载体,增强双拥宣传教育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双拥、支持双拥、参与双拥的浓厚氛围。如在进城主要路口、高速路、公交站点、街道广场等地设置有双拥宣传标语的大型广告牌,在新闻媒体平台开设专栏宣传双拥工作,在公共场所设立“军人优先”标志等。还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将烈士陵园、国旗教育馆、玉海楼、忠义街以及沿线的学校、商铺命名为双拥示范点,形成西至西山之巅,东至忠义街的双拥建设示范圈,使双拥文化以点带面,深入人心。目前,全市有9个温州双拥示范教育基地,1条双拥示范街,105个双拥共建示范单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百姓事
   第00004版:聚焦点
   第00005版:云江潮
   第00006版:玉海楼
   第00007版:广告
   第00008版:聚焦消防
弘扬双拥传统 共谱鱼水情深
瑞安日报 聚焦点 00004 弘扬双拥传统 共谱鱼水情深 2020-7-2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