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6版:云江潮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何人不起故园情

    何人不起故园情

    ■乔休

    塘河弯弯,岁月悠悠。我在莘塍街生活了二十二年,饮食洗涤,上学放学,串门远行,都离不开塘河。所以说塘河是我们的母亲河,理所当然。

    当年,就连自行车都是难得的奢侈品。塘河上的木制轮船,是我们出行的重要代步工具。除此之外是小木船,船老大驼着背,满脸风霜,摇着一把木桨,进一进,退一退。老太带小孙子出门,坐在小木船里,不急不躁,打开手巾包,掏出瓜子枣栗千金枣儿,摊在膝盖上,嗑瓜子聊天,一天时光消磨在咿哑摇桨声中。我小时候,塘河甚少见舴艋舟,后来才多起来,以运送货物为主。

    我们平时赶路,普遍选择木轮船。轮船使用柴油车,船背中部突出一只烟囱,腾腾腾冒着黑烟,缓缓离开瑞安白岩桥埠头,驶向温州小南门埠头,航程三小时四十五分钟。第一站停靠九里汇埠头,第二站直洛桥头。这就是莘塍街的水路要塞。

    作为塘河沿岸重要交通工具,河轮舱内设置简陋而实用。在船板上固定三条长椅,中间椅子略宽,以上下两根木条一分为二,既当分界线,也代替靠背。旅客面对面背对背坐着,脊柱有木条硌着骨头的痛感,当时的人,普遍营养不良,所以痛感也是相通的。

    四十来人在船舱一坐,轮船吃水就深,河水在船沿一荡一漾。船舱密不透风,那就从船沿穿过去,河水渗透布鞋,隔着尼龙袜,都感觉到冰冷潮湿。

    船舱里,鼓词正唱到节骨眼上,盲琴师赵先生血脉偾张,声嘶力竭,琴板频鼓劲敲,《五虎平西》起高腔:“自古英雄出少年,志壮山河贯长虹。为君分忧帮社稷,奋勇杀敌报国忠……”

    小贩提篮小卖来回穿梭:“馒头油卵五香干啦。”舱内声浪冲撞,繁杂无比。爱清静的人,爬上船背晒太阳,河风扑面,很是惬意,连空气都是澄透的。

    船到河岸开阔地带,柴油车啪啪闷响,回声在旷野传来传去,船舱飘出的鼓词,听着就虚了。轮船速度很慢,岸上风景似停滞不前,沿岸一只只高大烟囱,雪茄似的,引人注目。渐渐发现烟囱,慢慢看着它接近,又缓缓抛在身后。轮船啪啪啪响着,钻过莘塍桥洞,慢腾腾放了低速。直洛桥头到了。

    船老大丁大哥把着舵盘,丁二哥收一圈零钱回来,把票箱搁到老大身边,搭凉棚瞭一下岸上的人,猫腰攥了缆绳,离岸还有一米地,就跃上埠头。轮船还有冲力,和旧轮胎一碰一碰,磨着擦着缓缓停靠。老二也不去拴桩,将缆绳绞在手腕,牛踏扁一样的脚板,顺势往前蹬上三步,掣住轮船。

    丁老大开船时间不短,缺人帮忙,老二小学三年级就辍学,帮着卖票打缆。在轮船将停不停、擦岸荡漾中,见旅客鱼贯跨上埠头,老二便往虚空点下头,跳回轮船。老大扳了方向盘,船头向左拐,往岑岐、河口塘埠头开去,一路上去,那是塘下镇的辖区。

    直洛桥头一片喧闹,“甘蔗荸荠双炊糕”,叫卖声响成一片。这是一个有路廊的埠头,鹅卵石路面凹凸不平。街面上有一间小型供销社,销售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门口有一个木栏杆,姐姐和我在那里,用五分钱买过刀豆罐头,坐在栏杆,打开来吃,其味鲜美。

    这间人称“生产资料”的供销社边上,有间胡士开办的长虹照相馆。五十多年的老字号,囊括所有莘塍人的照相生意,周边地区包括城关镇、河口塘、塘下、丽田、韩田的姑娘,都会呼朋唤友,赶来拍摄美人照。

    和长虹照相馆隔两间白铁店,是生产莘塍五香干的介春酱园。凡是富庶之地,必然一地吃货。当年坐长途车经过飞云江码头等待轮渡的旅客,想必都对窗外提篮叫卖莘塍五香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民国瑞安县志稿》记载:“1938年,莘塍酱瓜销往外地。”莘塍酱瓜就产自莘塍介春酱园。它另一个名牌产品,是莘塍豆腐干,又名莘塍五香干,亦名介春五香干,以口感和回味鲜美名闻遐迩。莘塍五香干选用当年新豆,经过浸水、磨细、滤净、煮浆、结冻、压挤、切块,用双缸酱油和香料制成,放在通风处凉干后上市。

    介春酱园原名皆春官酱园,始创于清同治九年(1870),由莘塍中村人蔡世明筹资合股创办,厂址在莘塍直洛前村,1927年更名赓春官酱园。抗日战争期间,企业资不抵债,濒临破产,戴锡九等人筹集40股资金,每股法币500元,共2万元继续经营,易名介春酱园。莘塍五香干如此出众,和优质黄豆、独到工艺有关,与当年塘河的温润水质,都是密不可分的。

    塘河的水,有时好得像碧玉,这和源头瞿溪、雄溪、郭溪,及大罗山、集云山山涧溪流水质有关。我母亲最爱说的话,有一句叫“见水无净”,现在想来,应该理解为“见水物净”。沿岸人们洗涤东西,都依赖着塘河水。

    小时候,我跟着姐姐,每天下午都要抬着空铅桶,到河埠坦头取水。姐欠着身子,拿铅桶在河水里一荡一漾,咬牙提上水来。我扛着竹扁担看着,把扁担穿进绳子。姐弟俩一前一后,躬着身子,吃力地把水桶抬回家,扳着桶底,吃力地把水倒进水缸。

    几十年过去,物是人非。到现在,还偶尔梦回塘河,感触深深。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怀念塘河上的人与事,我常重回河边循踪,塘河沿岸高楼林立,商贸繁荣,春风百里,岁月如歌。看天边出现大片火烧云倒映在塘河上,气象万千,煞是悦目。明天,一定是个晴朗的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文明瑞安
   第00004版:百姓事
   第00005版:最新闻
   第00006版:云江潮
   第00007版:学周刊
   第00008版:专 刊
何人不起故园情
记忆中的老屋
夏日湖畔
瑞安日报 云江潮 00006 何人不起故园情 2020-8-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