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好“促改革”硬仗
我市推动41件“一件事”扎实落地
■记者 钱枫枫
8月7日,市民洪先生在4S店购入一辆小型汽车。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没出4S店大门,就快速办理了车辆上牌等事项,令他直呼:“办事太有效率了!”洪先生享受到的是车辆上牌“一件事”带来的便利。
改革前,车主要到保险公司、税务部门、车管所等地分头办理车险、缴税、上牌等业务,需要跑1至3次、提交6份材料,进口小型汽车、货车手续尤其麻烦,遇到大量车辆集中到车管所上牌时,至少需要花费1天时间。
去年,我市推出车辆上牌“一件事”,实现业务集成联办。车主最多跑一次,提交1份材料,便可在联办点1小时内办结。今年以来,我市对车辆上牌“一件事”进行迭代升级,实现全车种覆盖、全地域服务。如二手车(除货车外)上牌及转移,在二手车交易市场服务站即可现场办理;国产小型汽车在5家授权4S店直接上牌,就近100%辐射其余22家4S店,形成“10分钟上牌圈”;大中小型货车(包括二手车)、摩托车在指定车辆检测站一站办结,形成“30分钟上牌圈”;本地车管所推出通道式集成服务区,重点服务非4S店销售、外地转入等特殊业务的小型客车、进口小型汽车、外地购买车辆等……
车辆上牌“一件事”是我市“一件事”改革的缩影。我市将“一件事”改革作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核心内容和建设“重要窗口”的基础工作,推进41件省定“一件事”扎实落地,不断实现从“可办”向“好办”提升;谋划推进13件新增特色“一件事”和4件迭代“一件事”改革实施。其中,工伤待遇支付、意外伤害事故医疗费用报销等“一件事”改革成果温州领先、全省一流,外贸企业经营许可“一件事”受省商务厅高度肯定……
我市把改革作为“重要窗口”的重要支撑,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以数字化变革为动力,深化政府数字化转型和“一件事”集成改革,加快推进县乡权责重构改革、全域国土空间治理、“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改革等标志性改革项目落地,4项工作列入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慈善救助“一件事”纳入省委“改革实验室”,打造了一批具有瑞安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改革样板。
同时,我市加快推动县乡权责重构改革、全域国土空间治理、“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改革等标志性改革项目落地,全力打好“促改革”硬仗。
今年初,我市启动县乡权责重构改革,在5个乡镇(街道)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向全域推广铺开。该项改革通过权责重构、体系重整、资源重配“三重改革”,推动工作重心下移、人员力量下沉、资源保障下倾,解决权小责大、人少事多等基层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权责匹配、集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
例如,马屿镇通过整合12个内设机构和15个基层站所,成立“4+3”功能中心,即党建服务、综合治理等4个“共性”功能中心和工贸发展、农业农村等3个“个性”功能中心,并由班子成员担任中心主任,实行扁平化运作。“工贸发展中心整合了经济发展办、财政办、税务分局、市监所、生态监察队,实现机关干部和部门站所人员一体化办公,打破条线壁垒,形成集成作战。”马屿镇相关负责人说。
眼下,我市已通过委托放权、部门派驻等方式,下沉政务服务事项559项,推动农民建房等41件“一件事”在属地乡镇(街道)办理,推进政务服务向村(社)延伸,打造便民服务“15分钟办事圈”。
此外,我市还加快推进“三位一体”合作改革升级。建设瑞安市级为农服务中心,打造“三位一体”为农服务示范一条街;有序推进乡镇为农服务中心建设,高楼(二期)正式挂牌营业,湖岭完成工程验收;阶段性扩大农业先锋贷支持对象范围,疫情期间提供贷款担保148笔、担保金额2685.4万元……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加大了经济社会深层次变革对县域治理能力的考验,我市积极回应、主动迎战,全面发挥改革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关键一招’的作用,通过打造形成一批在温州乃至全省具有影响力的改革标杆,奋力扛起建设‘重要窗口’的改革担当。”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