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信用瑞安”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王国荣
为积极引导市民注册信用瑞安公众号,鼓励市民踊跃参与政府力推的“信易购”“信易阅”工程,让市民真正享受到个人诚信分所带来的福利,8月8日,由市信用中心主办、信用协会承办的温州市第十九个“8·8诚信日”宣传活动在吾悦广场举行(详见本报8月10日第4版报道)。
孔子曰,“民无信不立”,原意是一个国家没有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会垮掉,从而引申出“人无信不立”,意思是人不讲信用就无立足之地。我市今年的“8·8诚信日”宣传活动,主题是“巩固‘省级信用县’创建成果,擦亮‘信用瑞安’金字招牌”,旨在全面对标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和温州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要求,深入落实信用“531X”工程,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激发全社会诚信道德力量,引领崇德向善良好风尚。
德善风尚好的社会,一定是个非常守信用、讲诚信的社会。很简单,就说正常的人际关系,一定是建立在信用、诚信基础上的,否则彼此的关系就会倒坍。比如借钱,“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如果赖账逃债,那必然引发矛盾。人与人是这样,单位与单位、国与国无不这样。然而,一直以来,“无信”事件一再发生,尤其近年来出现的P2P暴雷等金融事件,使千千万万出借人的血汗钱血本无归,使许许多多老人的养老钱误入陷阱,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折损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影响了社会秩序和稳定。不得不说,在这类事件中,一些失信媒体难逃“帮凶”之嫌。
信用,是一座城市的生命。“信用瑞安”这块金字招牌,就是靠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每个瑞安人的信用行动,去给它立起来的。比如我市以“信用+大数据”为基础,深化信用信息创新应用等多措并举,信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获得全省首批7个“省级信用县”荣誉称号,成立全省首家县级信用协会,中国信用法治大会在瑞举行,日前还名列“2020中国人际信用百佳县市”榜首。所有这些,使得这块金字招牌的含金量更高。
诚信,是立国做人之本。看到活动现场的横幅上,“讲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的标语,觉得这十二字,不仅仅是一种宣传口号,更是一种郑重承诺。也正是全市上下、全体民众,在“讲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的日常积累中,让诚信汇流成河,把“信用瑞安”的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特别在“诚信之城”中流淌的那些诚信故事,感人至深。如承诺“做一双良心鞋”的信诺鞋业,守诚践诺树立信用标杆的科尔泵业,以及百好乳业、助学“拐杖”三学子、“英雄逆行”两兄弟等(详见本报7日第3版报道),所有故事,唱响了瑞安诚信建设的好声音。
金字招牌来之不易,决不能再让信用失守、诚信崩塌、金牌蒙尘。因此,“信用修复”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欣闻我市将加大信用修复力度,全面动员企业自查自纠,帮助更多的企业修复信用,重整企业形象,提升营商环境,同时积极推进“信用+三农金融”“信易游”等守信激励创新工作试点。这再次表明,恪守诚信,瑞安从来不会缺席。这来自德善力量的感召,是文明城市应有的品格,也无愧于“诚信之城”的金字招牌。
不信不立,不诚不行。信用如同一杆秤,称量出德善与邪恶的斤斤两两;诚信就像一面镜,映照出每个人的修为和品质几何。最可赞,瑞商群体中流传的一个个诚信故事,他们修诚戒欺,赢商誉、树口碑,在市场中立稳行远,真正做到了“讲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