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浙江》新书首发
“两山”理念提出15周年学术研讨会走进陈岙村
本报讯(记者 钱枫枫)今年8月15日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山”理念15周年的日子。当天,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浙江省哲学和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化发展创新与文化浙江建设研究中心”、温州市委党校、温州市委党校瑞安分校主办的《乡村振兴看浙江》新书首发式暨“两山”理念提出1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我市陈岙村召开。陈岙村和马屿“三位一体”入选该书典型案例。
据悉,在“两山”理念的指导下,我省率先走上了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浙江经验也得到了各界的肯定。温州市委党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围绕浙江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在全省选取了12个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并出版了《乡村振兴看浙江》,给全国农村如何开展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些有益启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领导、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专家、省哲学和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化发展创新与文化浙江建设研究中心”领导与专家、温州市委党校校委领导与专家等相关人士实地参观陈岙后,一起围绕“乡村振兴·浙江经验”开展学术讨论。市委副书记胡立左参加研讨会。
《乡村振兴看浙江》从治水护水充实集体经济、集约化整合利用土地、农房集聚改造变革村落布局、发展生态旅游等方面介绍了陈岙村的成功经验。
陈岙发展的历史拐点在2002年,是现任村党支部书记陈众芳“当家”的第一年。当年,陈众芳在考虑村庄未来发展时首先注意到了规划的重要性,当时做一个规划仅设计费用就要27万元。而陈岙2001年的集体经济收入才25万元,村集体还负债86万元。但陈众芳坚持认为“目标确定下来,再慢慢建设,只要目标是符合实际、体现特色的,就算在任期内无法完成全部规划目标,也可以给下一届村‘两委’班子定下方向、留下‘借鉴’,避免无序建设、重复建设”。通过一系列努力,村民思想最终得以统一,“陈岙村村庄建设整体规划”正式出炉,陈岙村的发展方向得到了进一步明确。规划将村庄分为生产区域、生活区域、休闲区域,若干年后,陈岙基本实现了规划所描绘的蓝图。
村庄规划是做好农村发展与建设的基础和前提,要针对村庄发展的历史基础、现实条件与资源特色,因地制宜地制定合法、合理、可持续的村庄规划,从根本上改变乡村建设发展中存在的无序建设、盲目建设、重复建设以及土地和社会资源浪费等现象。
当然,背后支撑科学规划的是先进、科学的发展理念。从小流域整治到青山白化治理再到产业的“退二进三”,陈岙的“两委”班子很早就领会并践行了生产、生活与生态“三生”融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陈岙在任何一个发展阶段,都始终重视全体村民的切身利益,注重村庄整体的共同富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让广大农民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现今的陈岙已经基本达到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这与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理念与发展目标息息相关。
陈岙仅用十余年便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到荣获“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浙江省级文明村”“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浙江魅力新农村”“浙江省绿化示范村”“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AAA旅游景区”等数十项荣誉,完成了由平凡村落到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环境优美的“浙江名村”的华丽蜕变。它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它始终坚持生态环境整治与村庄建设发展相互促进的发展战略,为探索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规律,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样板,值得借鉴和研究。
据悉,本次研讨会还走进乐清市下山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