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出口额逆势上扬
我市精准施策稳外贸促发展
■记者 潘敏洁 通讯员 夏敏
在全球新冠疫情以及中美经贸摩擦的双重影响下,今年我市外贸披荆斩棘、逆势突围。今年1至6月,我市进出口累计达98.75亿元,同比下降8.1%。其中,出口累计达117.95亿元,同比增长2.48%,总量位居温州第二位。
出口额呈逆势增长
在严峻的外贸环境下,我市出口呈现逐步平稳态势。据统计,上半年我市出口额达117.95亿元,其中6月单月实现了逆势增长,出口额达28.58亿元,同比增长42.1%,环比增长27.4%。
从出口地区来看,市场分化较为明显,亚洲地区增速良好,欧洲地区降幅较大。据统计,1至6月,我市对亚洲出口42.4亿元,同比增长32.39%,其中对伊拉克增长迅速,出口额达6.3亿元,同比增长897.7%;对欧洲出口36.33亿元,同比下降15.49%,其中对德国出口5.03亿元,同比下降6.21%。“这是因为伊拉克对纱布、绷带等药品类需求增长,上拉我市出口4.8个百分点。”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从产品类型来看,我市机电类产品增长较快,轻工类产品降幅较大。1至6月,我市机电类产品出口62.88亿元,同比增长11.57%。其中,汽摩配产品出口28.53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各类机械出口同比增长3.38%。轻工类产品出口23.94亿元,同比下降26.07%,其中箱包出口降幅最大,下降47.43%。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外贸回归企业对于出口额增长的贡献较大。据统计,1至6月,我市外贸回归总金额达2.55亿元,占我市出口总额的2.16%。
多举措帮扶外贸企业
在全球疫情以及中美关系趋紧等诸多不确定因素下,我市外贸出口为何能够逆势增长?除了企业积极应对外,今年我市及时提出“稳外贸10条”,出台“三争两稳”攻坚方案,深入开展“三强两促”专项活动和三大百日攻坚行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稳外贸促发展工作。
尤其针对企业接单难、融资难等问题,我市出台了《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力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的政策意见》。其中,加大对展会和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力度;完善商事服务,及时为企业出具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等。截至目前,我市已兑现因疫情原因无法参展补助70.66万元;130多家外贸企业投保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已兑现信保补助800多万元,完成理赔金额近2700万元,大大提振了外贸企业应对疫情的信心。
此外,我市积极发动企业加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力度,还积极招引义乌、宁波等地的市场采购贸易,试水市场采购贸易方式。1至6月,我市完成市场采购贸易方式2.14亿美元,拉动外贸出口十五个百分点。
稳住外贸基本盘
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市进口额虽然呈负增长,但降幅有所收窄。1至6月,我市进口累计11.84亿元,同比下降16.8%,降幅较上月收窄八个百分点,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依次为日本、越南、泰国。
据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进口额下降主要是由于我市第一大进口企业——东曹(瑞安)聚氨酯有限公司,受疫情影响公司停产,由进口原材料转变为成品进口,1至6月进口3.2亿元,同比下降23.89%,下拉我市进口七个百分点。
“眼下外贸环境依然严峻,但随着稳外贸政策措施效应的持续释放,我市有信心稳住外贸基本盘。”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根据监测点数据显示,我市企业7月在手订单额较上月有所上升,订单短期化情况基本持平,预计7月出口呈增长态势。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大力推进线上展会,强化大数据、互联网在拓市场中的作用,推行数字化精准抢订单,互联网拓市场;加强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出台实施方案,促进汽摩配行业出口高质量发展;加大外贸主体培育,争取培养亿元以上出口企业2个,新增外贸出口主体250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