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6版:玉海楼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访尚义门遗址

    探访尚义门遗址

    ■林南斌

    前不久,我趁着周末的闲暇时光,欣然来到位于瑞平交界的飞云街道龙头村,去探访尚义门遗址。

    关于尚义门的来历,据说与瑞安历史上一位有名的大善人有关。据《嘉庆·瑞安县志》所载:“李伦,字孟奇,居陇头里(今飞云街道龙头村),家殷富,好施予。凡郡邑廨宇、学宫及寺观等,多所营建。四邑告饥,出粟以赈,计前后施粟万余石,白金千余两。设义塾、义仓、义渡、义冢。郡、邑上其事,朝遣行人黄恕赍勅旌表其门。事载《明史·列传》中。”

    大清早我便来到村民中心东首的李氏宗祠,门口几副对联尽收眼底。据村民介绍,龙头李氏宗祠原先保存朝廷所赐的楹联十余副,《李氏宗谱》也曾转载,但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毁。族人尚能记忆的有3副:“纶音阁下书三尺,木子山前花正开” “一朝赈谷余万石,五县驰名第一家”“舍财东北三千里,散粟西南百万家”,现均镌刻于宗祠正门口,显得格外醒目。

    李氏宗祠旁边紧挨着村文化礼堂,尚义门遗址就在文化礼堂北侧,现已无迹可寻,只有一个孤零零的石碑,为2019年所立,上面刻有一段文字:“尚义门原址坐落在龙头村李氏大宗祠右侧,正统四年(1439)瑞安知县钟沔,将李孟奇的事迹上报朝廷,英宗皇帝特派专使带玺书来温,嘉奖李孟奇的善行。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敕书阁和尚义门相继在龙头落成,李孟奇美名远扬,成为温州一府五县妇孺皆知的慈善义士。”敕书阁现已圯毁,尚义门在建成100多年后嘉靖、万历年间重修过,可惜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毁。

    在李氏宗祠南侧的村间道路上,还保存着“济民坊”,属瑞安市文物保护点。《瑞安市志》记载,李伦曾铸有铁罐,荒年煮粥赈饥,可食千人。清蔡英作《铁罐歌》以咏其事,诗云:“李公生长明季间,尚义门高拥市阛,舍财散粟数千里,能使孤寒尽霁颜……”

    据李氏后人讲述,当时号称“清廉知府”“治绩浙东第一”的温州知府何文渊和继任知府刘谦对李孟奇极为敬重,先后撰写《李氏义门记》和《李氏义门后记》,镌刻于石,因年代久远,未能保存下来。他们尚能清晰地回忆起其中片段:“天下之广,生民多矣!几人而能获此天宠,得为义民哉?世人多有引援,窃附古昔贵显贤人之后,以荣耀乡邦。孟奇子孙若私立产业,是自为不义也。自为不义,则不得为义民之子孙,是自绝其亲,而乡闾族党皆讥责窃叹之矣!”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如今的龙头村仍以李氏后人居住为主,他们善良淳朴、热心公益,传承着乐善好施的美德,如同一股清泉,浇灌着绚丽多姿的文明之花,盛开在云江两岸、瓯越大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执法在线
   第00004版:百姓事
   第00005版:有话说
   第00006版:玉海楼
   第00007版:榕树谭
   第00008版:财富榜
探访尚义门遗址
沈桂清:瑞安工人运动先驱
瑞安日报 玉海楼 00006 探访尚义门遗址 2020-8-2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