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
■高振千
8月8日早晨5时30分,在父亲黄同星的陪伴下,安阳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黄睿博,从“风荷花苑”小区的家里出发,骑上自己的自行车,迎着朝阳,开始踏上一段漫长的骑行之旅,目的地是杭州西湖。8月11日18时许,12岁的黄睿博站在杭州西湖边,拍下了一张照片。照片中,他那被阳光晒得黝黑发亮的皮肤,汗水、泪水交织过的脸庞,还有充满执着坚定的神情,装满了4天骑行400公里的艰难不易(详见本报8月13日第3版报道)。
从瑞安到杭州,4天骑行400公里,对绝大部分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何况是一个12岁的孩子。然而,在父亲的陪伴下,12岁的孩子做到了,全程的艰辛不难想象。“爬坡时,爬不动了,一边推车一边哭;坡太多,自行车推也推不动,干脆直接站在路边哭了!”“一次是有人骑电动车逆行,被撞飞了,手破了;一次由于路不平,重重摔在地上,躺了好久才起来!”稚嫩的孩子哭过两次、摔过两次,但在父亲的鼓励下孩子都坚强地挺过来了。
这一路上的见闻和劳累、体验和经历,估计孩子一辈子都不能忘怀。不单是沿途迎面而来的风景应接不暇,更对瑞安到杭州路程以及400公里到底是多远有了真切的概念;不单是深度接触和领略了户外骑行的滋味,而且锻炼了体能和耐力、磨练了坚毅和意志。孩子在旅程中的这些收获,都是平时课内外最欠缺的,也是成长路上极其需要的,正是有了父亲的榜样和支持实现了。遇到困难如何克服,树立目标如何抵达等解决问题方法和经验,大概会影响孩子的终生。
这一路上的陪同骑行,天然拉近了孩子跟父亲之间的距离。孩子一下子看到了父亲平常看不到的优点,父亲也看到了孩子平时未表现出来的闪光点,父子之间无疑增加了理解和信任,这对父子今后的和睦相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当下,不少父母感叹,不知道什么原因,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同孩子的亲近和沟通越来越难,这是不是跟与孩子推心置腹的机会越来越少有关?尤其缺乏特别的场合和特定的情景。当然,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的方式有很多种。
如今,许多父母忙于生计忙于应酬,似乎总是没有时间来陪伴孩子生活,或者干脆把孩子推给学校和培训机构,或者用物质代替父母情愫,这就使孩子的生长难免存在很大的缺陷,乃至直接妨碍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孩子优良品性形成和未来更好发展。实际上,只要父母认识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积极营造亲子环境和氛围,并且想方设法付之行动实施,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贴近孩子,让孩子吸收丰富的亲情营养,从而促进孩子打好精神底子。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而守护是最沉默的陪伴”,对孩子而言陪伴是父母爱的主动,是父母爱的实际作为。每个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了就永远不再,也不可能挽留和挽回,陪伴是父母奉献给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