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金融机构接入征信系统
信用记录重要性日益凸显
近日,一则“蚂蚁‘花呗’部分用户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消息引起社会关注。一些用户表示,蚂蚁“花呗”近期以服务升级的方式提示用户将接入央行征信系统。
“接入征信系统?以后使用‘花呗’的记录会在信用报告上显示吗?”“既然接入了央行征信系统,使用‘花呗’会不会影响我的房贷和车贷?”……据了解,目前“花呗”系统确实正在逐步实现与征信系统的对接,用户使用情况也将逐步被纳入信用报告的记录范围。与此同时,不少互联网金融机构也有意愿或正在计划接入征信系统。而对于接入征信系统后的影响,业内人士表示,只要用户按期正常还款,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不会影响个人信用记录。
“目前,在银行信贷审批过程中,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是业务审批的‘规定动作’,个人信用报告对信贷决策有重要影响。”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说,信用记录最基本的功能是了解、验证他人的信用信息,并通过信用信息的传播来改善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起到约束交易双方行为的作用。
对于银行来说,信用报告主要用来进行贷前审核,那么,是不是只要贷款发放结束,借款人就可以不再关注自己的信用报告了?答案是否定的。按照规定,贷款发放后直至还清前,银行会对贷款定期开展贷后检查,其中一项重点内容就是查询个人信用报告。银行主要关注借款人的贷款和信用卡逾期情况、新增负债情况等,如果借款人负债增加较多、新增逾期金额较大或者连续逾期,银行会及时了解原因,向借款人发出警示,必要时根据合同约定可能提前收回贷款。
“要维护良好的信用记录,最重要的是考虑自身实际需求和偿还能力申请贷款,量力而行,避免过度负债。还要养成良好的还款习惯,按时足额还款,避免出现逾期,尤其不要产生连续逾期,一旦逾期要立即补足。”黄大智建议,个人应及时查询信用报告,对自己的信用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在查看时重点关注本人基本信息是否有误,信用报告中记录的逾期等信息是否与实际一致,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申诉。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