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抗疫精神
护佑心理健康
我市举办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宣传活动
本报讯(记者 陈成成 通讯员 黄凌云)今年10月10日是第29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主题是“弘扬抗疫精神 护佑心理健康”。为进一步提高市民对精神卫生的关注和认识,积极预防和控制精神卫生问题,10月10日上午,市卫生健康局牵头在市区玉海广场举办大型主题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来自市第五人民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以及市心理卫生协会的专家、心理咨询师坐诊,为居民耐心讲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涉及的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心理疏导、心理干预,引导大家积极应对、科学防范,自觉学习心理调适方法,提升居民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水平。活动还通过悬挂主题宣传横幅、发放宣传材料,宣传疫情常态防控过程中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应对疫情因素导致的失眠、焦虑、抑郁等情绪,呼吁大家共同关注心理健康,关心精神疾病患者,合理构建和谐社会环境。
据悉,活动现场解答群众健康咨询百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2000多份。此次主题宣传活动增进了群众对心理健康及精神卫生服务的了解,提高了群众的心理自我调适能力,以实际行动倡导全社会积极参与精神卫生工作,共同承担防治责任和义务,推动形成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氛围,保护公众心理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据了解,精神疾病是全球范围内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精神心理问题日趋突出,精神障碍群体发病率不断提高。数据显示,全球预计有3.5亿人患抑郁症,但是接受有效治疗的患者不足半数,社会对精神疾患的歧视是影响治疗的因素之一。我国抑郁症患病率达2.1%,抑郁症正在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
市第五人民医院副院长、市心理卫生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朱盛介绍,抑郁症并不是性格内向的人“矫情”,其实是现代都市人的常见病,就像精神得了“感冒”。在老年人、更年期妇女、青春期少年、面临激烈工作竞争和失业压力的中年人中,抑郁症很普遍。现代医学实践证明,通过系统的治疗,大部分精神疾病病人完全能够回归社会。“心理疾病和高血压等一样,是可防可控的,不必过分担忧。”朱盛表示,如果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超过70%的早期精神疾病患者可治愈。
专家提醒,要学会排解压力,适当体育锻炼,做到规律作息和睡眠,轻度的焦虑、失眠、抑郁等精神疾病可以通过休息放松来解决。如果明显影响生活和休息,给自己造成很大痛苦,则需要到医院找专科医生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