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建言察实情,履职在路上。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最能反映人民的意愿和期盼。为了进一步提高代表履职积极性,强化人大监督实效,推进问题整改落实,市人大推出“代表聚焦”活动,让人大代表在人代会闭会期间就城市发展中的难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与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对话,以现场“问政”的方式帮助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问题,助推政府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助力写好新时代的民生答卷。
今日起,本报开设《代表聚焦》专栏予以全程跟踪报道。首期跟随人大代表一起关注外卖食品安全。
■记者 苏盈盈 通讯员 王晶晶
“一条街上有几十家做纯外卖、没有堂食的小店,有的外卖餐饮店隔壁就是宠物店,餐饮店里卫生状况脏乱,送上门的外卖看着光鲜亮丽,食品安全到底有没有保障?监管部门是如何履行监管职责的?”这是人大代表提出的议题。
11月17日,记者跟随人大代表、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来到我市纯外卖商家最为集中的塘河南路,进入网络餐饮店的后厨开展突击检查。
[实地走访]
10多家店仅2家后厨看起来“清爽”
当天10时30分左右,人大代表一行来到市区塘河南路。这条街上的餐饮店几乎都是做纯外卖的,没有提供堂食,门面很小,一般在50平方米以下。由于不少商家是做晚餐和夜宵生意的,当时只有部分商铺在营业。
一家做炒面炒饭外卖的店铺大门敞开,店内没有蚊蝇防护设施,由于隔壁是一家宠物店,外卖店里不时有苍蝇飞舞。后厨的一个大锅里放着刚做好的热面,操作区有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单、打包。
“这一盆是卤味成品吧,连个盖子都没有,旁边全是杂物,太不卫生了!”人大代表钱慧娜说,打包区域放置的都是直接入口的成品,应该做好防鼠、防蝇、防尘设施。
成品和杂物混放、没有落实“三防”举措、操作人员没有戴口罩和工帽……一路走来,人大代表查看了10多家外卖店的后厨,大多数卫生条件不尽如人意,只有2家店铺的操作工具摆放整齐、台面干净、食材分类摆放,看起来“清爽”。
人大代表凌传栋说,他因为工作原因时常错过饭点,晚餐叫外卖成了常态。“今天看了这些小店的后厨,真是影响我点外卖的心情。不过我平时点餐会选择有堂食兼外卖的商家,毕竟去实地看过,比较放心。”他说,提供堂食的餐饮店会规范一些,商家更注意后厨和就餐区的环境卫生,让顾客有更好的就餐体验,而这些小店纯做外卖,没有顾客上门堂食,即使脏乱差也没人关注到。
[代表问政]
一套“组合拳”逐步规范网络餐饮服务
“外卖已经成为许多市民日常餐饮的一个重要选择,那么政府部门如何监管外卖尤其是纯外卖的食品安全?”人大代表王志发问道。
针对人大代表关注的塘河南路纯外卖餐饮店,市市场监管局安阳所已将其列为重点整治区域,核对线上信息,提高线下检查频次,以今年该局推出的行政处罚一般程序简易化办理为抓手,提升执法效率和威慑力,淘汰了一批商家。下一步,将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强化监管,严格执法,打击违法行为,倒逼餐饮店落实主体责任,逐步规范、提升网络订餐服务。
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将网络餐饮服务单位(包括纯外卖和“外卖+堂食”两种模式)列为重点监管对象,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整治工作的意见》和《瑞安市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通过网络排查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掌握入网餐饮单位信息,开展网络餐饮专项整治“净网行动”、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无证清零”行动,目前已立案查处83件;实施网络餐饮“红黑榜”,将规范经营的单位列为“红榜”,反之列为“黑榜”,在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向社会公布。同时,在年初的疫情防控期间,该局创新推出“外卖封签”、外卖安心自提点等举措,为网络订餐加装“安全锁”。
截至今年9月,该局共对312家餐饮单位开展线上巡查,对786家餐饮单位开展线下抽查;抽检餐饮食品1290件,不合格21件,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269份,下线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5家,实现网络餐饮“线上、线下”同步监管。
[代表建言]
各司其职,共筑食品安全“防护网”
对于网络餐饮食品安全,人大代表提出,监管部门要加大处罚力度,规范订餐平台运行,同时要求外卖商家安装监控实行智慧监管。
该局餐饮科科长杨彬说,由于饿了么、美团等订餐平台的市场主体并不在我市辖区,不能直接对其实施处罚,执法人员若发现违法行为,会将线索移交至该市场主体所在的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查处。
据悉,我市网络餐饮单位数量巨大,规模、水平参差不齐,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餐饮单位实施“阳光厨房”并无硬性要求,难以一步到位。为此,该局按照“登记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整治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则,引导具备条件的餐饮单位整改提升后建立“阳光厨房”,并逐步向更多网络订餐单位服务推广,目前已引导240家网络餐饮单位建立“在线阳光厨房”,实现在线直播。
“食品安全关于民生大计,针对新现象、新问题,我们会不断创新监管方式,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为市民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杨彬说。
食品安全需要全民参与、社会共治。对此,人大代表建议外卖经营者、外卖平台、市场监管者各司其职、尽职尽责,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餐饮食品:外卖经营者要提高意识,认真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做“良心”生意;各外卖平台要提高准入门槛,将有不良经营行为的商家列入黑名单或在平台页面上做好标志;市场监管部门要创新监管机制,强化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继续加大查处力度,引导餐饮单位规范经营。
同时,市民在网络订餐时尽量选择提供堂食的、高信誉的、连锁的餐饮店,这类商家的卫生和食品安全相对有保障,尽量少下单凉菜。如果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并在订餐平台上做好反馈意见,一方面为其他消费者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倒逼商家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