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金邦寅/文 王鹏洲/图
他发起创立了11个民间慈善基金,创新精神慈善模式和全民慈善理念;他创办公益性质的崇德系列事业,创建宣传和践行公益慈善平台;他探索新时代“贤治”模式,助推家乡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他就是崇德书院创始人、陶山镇新乡贤联谊会会长郑超豪。
经过数年实践探索,郑超豪提炼总结出了以“贤政、贤智、贤资、贤调”为主要内容的“贤治”内涵,充分发挥乡贤优势、激活乡贤资源、凝聚乡贤力量,助力陶山呈现出“乡村治理低成本、乡村振兴高效能、乡村社会更和谐”的良好发展态势。
创新“草根慈善”之路
“一个人的力量很单薄,当这个‘一’支撑起无数个人,便会产生无穷尽爱的力量。” 这是郑超豪的工作笔记上的一句话。
郑超豪出生于医生家庭。1982年就读温州师范专科学校政治专业。1985年进入中共瑞安市委党校工作。2000 年起任瑞安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党委书记。
在漫长的三十三年党校履历中,送走了一批批党校学子,郑超豪留下的是一份份承载了对党校学子的殷殷期待,还有对党和红色精神更深的感悟。
自2005年以来,他发动全市乡贤力量,发起创立了济困敬老、助学助医、奖学奖教、乡贤发展及诚信道德奖励等11个基金,资金总额逾4000万元,帮扶奖励对象超过200万人次,相继获得温州市道德模范、浙江省慈善奖、“长三角”首届慈善之星奖等荣誉。他创立了崇德书院、崇德慈爱站、崇德和合之家等7项崇德公益系列事业,受到社会广泛认同。
“很多慈善都是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不一定要捐多少款,哪怕是一双援手,一句公正良心话,一个救助电话。”郑超豪提出了“人人可慈善,慈善需人人,慈善惠人人” 的理念,有力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慈善公益事业。
探索“贤治”沙洲样板
2018年提前退休后,他应邀回乡助力沙洲建设,把建设家乡当成人生中的第三件大事,大大小小的实事做了“一箩筐”。
沙洲位于陶山镇南部,户籍人口910户3725人,南临飞云江,东贯温州绕城高速西南线,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温莪术基地、浙江省慈善村,素有“云江沙洲,首善之村”美誉。
郑超豪在沙洲村民中具有良好口碑,素有威望。2006年引领村民修桥造亭,2007年成立温州市首个村级慈善基金——沙洲济困敬老互助基金, 2008年在沙洲创立陈华鑫道德基金……
进入新状态,沙洲的事就成了他的份内事。郑超豪一心想为沙洲多做点事。让他高兴的是,沙洲党建联盟总支(现为沙洲村党委)班子很团结,大家齐心协力,都想着推动沙洲发展。遇到难题大家会坐下来沟通,商讨着解决;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被激发,在多次党员义务劳动中,参与率和热情度都很高,很多村民也自发参与进来……
但郑超豪认为,沙洲发展还要靠从沙洲走出去的事业有成、学有所成,分布在国内外的沙洲人。通过叙乡情、话乡愁、展蓝图,说历史、谈发展等让乡贤的力量回归释放。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地调查、排摸,与村民代表、党员、村干部们一起讨论,他首创制定《打造“12345+”工程和沙洲全面振兴计划》,起草《致全体沙洲村民的公开信》,召开沙洲人大会,并发动了郑品海、吴存昆、郑隆飞、蔡朋业、郑少波、郑孙炳等50多位新乡贤投身沙洲建设和发展。
由此,沙洲村基层治理亮点迭出:成立温州市首个村级“新乡贤参事会”,创建温州首个村级新乡贤调解工作室,首创“三包三和”承诺制,推出了“千亩养虾基地”,打造千亩温莪术种植基地,谋划锦鲤养殖与观赏项目……村庄面貌随之焕然一新,新村“并心”成效喜人,沙洲成为陶山村社融合的“标杆村”,“善德沙洲、富美家园”愿景正逐步走进现实。
“在新乡贤助推沙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提炼总结出了以‘贤政、贤智、贤资、贤调’为主要内容的‘贤治’经验,探索一条可复制、能推广的,以乡贤助推乡村振兴、贤治助力基层治理的新路径。”郑超豪介绍说。
助力陶山“四治”融合
“贤治”在沙洲的成功实践,得到了时任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伟俊的充分肯定。很快,陶山镇党委决定在全镇予以推广“贤治”模式,充分发挥新乡贤参与乡域社会治理的独特作用。
据悉,所谓“贤治”模式,即积极引导新乡贤参与乡村建设和基层治理,推动形成村社多元共治的一种创新模式。陶山镇10多万户籍人口中,有两万多人在外,其中不仅有20多位全国各地商会会长,还有活跃在侨界、政界、文教界等领域的能人。
2019年10月,郑超豪当选陶山镇新乡贤联谊会会长后,积极扩充新乡贤资源库,凝聚内外乡贤力量,不断壮大“陶山乡贤文化+发展基金”,牵头制定了五项制度,推出“十个一”服务,助力陶山搭建乡贤反哺家乡桥梁。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陶山农民面临“卖菜难”困境,一直在防疫一线的郑超豪获知情况后,通过新乡贤联谊会带动新乡贤积极出谋划策,帮助解决了980亩蔬菜销售难题。
在郑超豪等人的带动下,乡贤反哺家乡,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俨然成为陶山的一股潮流和时尚。
引贤兴村,打造瓯窑古镇,建设新农村;引领资本,变“衣锦还乡”为“资金资源回乡”,助力广大青年、乡贤回村创业,让科技、资金等要素向家乡汇聚……
2020年9月,在郑超豪等人的推动下,陶山镇成立了温州首个乡镇级的“贤调”志愿团,首批吸收88位新乡贤调解志愿者,覆盖全镇47个行政村。乡贤的一杯和解酒、一壶暖心茶、一席真心话,让基层司法更有温度、更有力量、更有实效。
“近年来,陶山镇在努力探索一条‘自治、法治、德治、贤治’相融合的新路径,陶山的贤治探索还得到了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这其中以郑超豪为代表的陶山新乡贤功不可没。”陶山镇党委书记陈阿朋表示。
评 论
新乡贤是新时代的乡贤,是共同富裕的带头人,是美丽乡村的建设者,是文明乡风的推动者。
截止今日,瑞安市十大新乡贤系列报道告一段落,但新乡贤一直在逐梦路上,奋斗不息。
新时代,呼唤新乡贤;新征程,期待新作为。期望通过对新乡贤优秀事迹的宣传,助力我市以“贤治”推动破解社会治理难题,促进乡村振兴、加强基层治理、实现社会治理有序有为有效,为至美瑞安建设凝聚起磅礴智慧和力量。
(陈瑞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