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万亩粮仓守望者
34年坚持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动力来自对这片稻田的爱,也是出于对乡土的爱。
在庞子千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一块试验田边,田埂边上插着一排小木牌,这些都是他安排试种的新稻种。“干农业,单靠理论经验行不通,你要做给农民看,他们看得到成效,便自然会跟着你种。”
他不断通过生产实验总结,把自己一年工作归纳为“三三”工作法:每年推广1个新品种、1项新技术、1个新模式,建立1项试验课题、1个示范片、发表1篇论文或者工作总结,培训农民1期以上、联系科技示范户1户以上、结对示范合作社(农场)1家以上。“学习无止尽,技术无止境,干我这一行的,很多事情都需要长期摸索,不能松懈就对了!”庞子千说。
种植大户李存贤印象最深的是,2018年,庞子千指导农民种了几块试验田,隔天他就去地里看苗情。眼看早稻就要丰收,却遭受第8号台风“玛莉亚”袭击,大面积倒伏。老庞真着急了。风雨稍停,他就蹚着高过膝盖的水,跑田头、查灾情,指导农民灾后自救。
行走在田埂上,风吹着稻谷,发出“沙沙……”的声响。难以想象,眼前这万亩良田曾经是“晴天没水吃,雨天白洋洋”的涝区。2010年,天井垟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老庞负责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白天跑现场,晚上写工作报告。他开玩笑说,一天三班制,白天干,晚上写,床上想,“5+2”、“白+黑”是工作常态。“那时候还老跟施工队吵架。”说到这些,庞子千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好脾气的老庞怎么会跟人急红了眼?“还不是工程细节没达到要求,这可都是大伙的田地,马虎不得,我得看严着点。”
在老庞的辛勤付出下,全镇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26个,面积4.57万亩,其中天井垟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3万亩,2011年被评为“浙江省示范性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称号。现在,天井垟建有粮食生产功能区服务中心2个,稻谷烘干中心10个,水稻育秧中心9个,良种覆盖率100%,主推技术应用率100%,规模种植大户农机覆盖率100%,社会化服务率100%,水稻综合机械化率95.2%,粮食单产提高了20%,实现亩产吨粮。
寄希望于年轻人
庞子千对稻田和乡土的热爱,深深地感染着年青人。
每年都会有大批农校的学生来参观实习。农忙季节,他总是带着学生们一起下田劳作。试验田里,一眼望去,全都是戴着草帽闷头工作的人,分不清谁是老师、谁是学生。他指导的学生毕业时成为农场争抢的对象和农技骨干。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充实到乡镇农技队伍,他没有将生硬的道理灌输给他们,而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试验田里,他第一个赤脚下水,试验新品种、新农药、新化肥,样样都做在前。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水稻有问题,都会下到田头指导。他带的马屿农技队伍,多次完成国家、省级和市级农业科技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级农业丰收奖三等奖、浙江省农业丰收奖一等奖。
老庞给记者最深的印象是,一谈起水稻,他就滔滔不绝。但一旦涉及荣誉和成就,他就像变了一个人,“很多人干得比我好,出了很多成果,我只是做了我喜欢的事而已”。
专注田畴潜心做事30余年,风华正茂的庞子千如今已是两鬓染霜。一生只干一件事,一步一个脚印,庞子千现今是高级农艺师、瑞安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农业这个产业,还真是个非常美好的产业,越干越有滋味。”庞子千说,再过3年,他就要退休了,不过任何时候农户有困难,他都会尽全力帮助他们。在金黄色的稻田中央,幽黑脸庞、敦厚踏实的庞子千说这话时,俨然一幅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