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君君)混凝土浇筑没多久,路面就快速凝固,两个小时后就能恢复通车。这可不是普通的混凝土,而是采用最新技术的“速砼”,又称速凝混凝土。近段时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政工程管理中心在“桥头跳”治理中用上这一新材料。“用上‘速砼’后,桥梁修理速度起码加快一个月。”该中心工作人员说。
11月23日下午,记者来到施工中的仲容路3号桥。桥梁东面的伸缩缝刚浇筑“速砼”,而约在半小时前浇筑的另一段伸缩缝已凝固,盖上了养护毛毡,工人正在用抹灰刀抹平刚浇筑“速砼”十分钟左右的伸缩缝。过了十来分钟,略显湿漉的伸缩缝表面变干凝固,也被盖上了养护毛毡。
工人掀开养护毛毡,示意记者用手感受伸缩缝表面的温度,记者在距离伸缩缝约5厘米的位置感受到了些许暖意,并看到淡淡的烟雾飘起。
“你看,虽然刚浇筑,还泛着热气,但实际上已经凝固,要是普通混凝土,到现在还是湿漉漉的,一按就有印子。”工人一边说,一边用手按压伸缩缝,伸缩缝已十分坚硬。
据了解,“速砼”凝固速度极快,需在现场搅拌、现场浇筑,其一般用于快速修补桥面伸缩缝和混凝土路面破碎板块,在大城市路面维修中或者高速公路应急抢修中使用较多,产品较为成熟,但价格是普通混凝土的3倍至4倍。“我市市区路面交通量大且繁忙,修路、修桥要采取封路、限流等措施,综合考量下,可以尝试使用这一新材料。”市市政工程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说,普通混凝土在浇筑后需要15天至20天的养护时间,“速砼”养护时间仅需两个小时,大大减少施工时间,提升通行效率。
由于这是首次在市政桥梁维修中应用“速砼”,市市政工程管理中心专门邀请专家和厂家展开技术讨论,参考借助外地成功经验。
此次“桥头跳”治理中,市市政工程管理中心在莘阳大道1号桥、莘阳大道2号桥、仲容路2号桥、仲容路3号桥共4座桥梁中使用了“速砼”。“经现场测试,‘速砼’浇筑两小时后,桥面强度均达到通车要求。”工作人员开心地说。今后,该中心将根据实际情况,在更多市政道路应急抢修中使用这一新材料。
据悉,今年由市市政工程管理中心负责完成13处“桥头跳”治理任务已接近尾声,将于本月底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