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面来自新疆的手鼓,热烈的红色将背影铺陈开来,一群身着古典服饰的维吾尔族人齐聚红毯,有的晃动手鼓,有的曼妙舞动,有的眉目含情,有的表情夸张……手绘的鼓面惟妙惟肖。它摆在书房最显眼的位置,时常会令我想起那个黄昏那群艺术家。
彼时八点,大地依旧通明。独自漫步阿克苏教育学院,我邂逅了一群艺术家。柳荫下的他们随意于蓊郁的草地上,飞扬的柳絮,疯长的青草,细密的柳条,风起时它们像波浪一样起伏,遮掩了他们大部分的身影。但悠扬的琴声,仍旧从叶缝中穿透而来,如缠绵的藤蔓,瞬时勾住了我的脚步。
学院甚是空旷,正值晚餐时间,行人寥寥。抬头便是如洗的碧空,摇曳的柳枝,每每遇见心便欣然。
琴声似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我不自禁地朝他们走去,每个旋律清晰地流入耳内,它宛如天山雪水的沁凉,注入了我的灵魂。
站在不远处,我久久地凝视他们。他们席地而坐,随意自在。黧黑的肤色中透着健康,我似乎在他们身上看到了阳光亲吻过的印痕。微卷的黑发,浓密地贴于前额,一把吉他慵懒地架于盘坐的腿上,身子前倾,轻轻拨动琴弦,偶一闭目抬眉,歌声便自嘴边流淌而出,如涓涓细流,温柔且又充满着情感。
而另一个他,手指娴熟地跳动在色彩分明的黑白键上,鼓动着腮帮子,随着吉他的琴弦配合得游刃有余。他像一只鸟鼓动翅翼,琴音里流淌着脉脉温情,流淌着一种令人心安的力量……我身飘飘然,仿若乘着琴声的翅膀飞上了旷远的长天。
身着一袭红裙的女子正朝我转过脸来,微微地歪头,定定地看着我的眼,仿佛在一泓清澈的泉水里寻觅稍纵即逝的小鱼的行踪。眼前的一切并未让我感到唐突与无礼,因为对于他们,我终是一个不速之客。微笑是最美的语言,嘴角一扬,就能从唇边漾开善意的微笑。红衣女子将底下的坐垫轻轻一扯,瞬即抖落了衣服上沾惹的碎草,果断为我留出了一个空座,恰巧可容坐一人。
多善意的微笑,多温暖的举止,多友善的人儿!在这样一个黄昏时分,我为自己能融入他们的集体而感动,为他们的坦诚接纳而幸福。
琴声依旧在流荡,一曲终了,一曲又起,正如绵绵不绝的天山水,缓缓流淌于灵魂的深处。“花儿为什么这么红,为什么这么鲜……”红衣女子轻启绛唇,浓密的睫毛在日影下像两把羽扇,妩媚动人。
我们身体内都流淌着中华儿女的血液,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我们说着共同的语言,我们身处于同一片蓝天下,我们同围坐于一片绿地上,我们共同的呼吸中飘满了幸福,空气中氤氲着阳光蒸腾后的缕缕香气。
那个黄昏,日影下,我就这么一直静静地坐着,默默地看着,痴痴地听着。绿柳的枝条在蔚蓝的天穹下,在柔和的清风里曳动,曳出了一片悠远、如歌的岁月。视野所及,阳光仍照亮了整片大地,在歌声琴音缭绕里轻快地跳跃……
都说曲终人散,而那个黄昏的琴声,人离曲未散。在秋凉里,日影下,我邂逅了一群艺术家,欣赏了一场音乐盛宴,开始了一段心灵的游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