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潘敏洁 )近日,《马屿天井垟优质稻米品种的引进与推广》项目示范方通过专家组验收。验收结果为亩产665.21公斤,比目标产量高了115.21公斤,这标志着马屿天井垟优质稻米品种的引进与推广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据了解,本次测产示范片面积100亩,位于马屿镇增光垟村,示范品种为优质丝苗香稻品种“泰两优1332”,由温州市科技特派员吴勤俭负责组织实施,由瑞安市增瑞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单位负责生产。现场,由温州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组听取了情况汇报,现场目测、选点、机械实割测产并取样检测水分,验收结果比目标产量高了115.21公斤。“整个示范方采用统一品种布局、统一供种育苗、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机械操作等栽培技术,获得了均衡高产。”吴勤俭说。
高产的背后,离不开这位科技特派员的推动。毕业于温州农校农学专业的吴勤俭,现为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副研究员,一直从事水稻等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他曾主持及主要参与省、市、县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计划项目等10多个,其中“优质杂交中晚稻新组合引试与示范推广”和“优质超级稻中浙优1号和甬优6号示范与应用研究”分别获得浙江省农业丰收奖二等奖和温州市农业丰收奖二等奖,2012年度荣获 “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奖”等。
2019年,吴勤俭派驻马屿担任科技特派员以来,一心致力于被誉为“浙南粮仓”的天井垟粮食生产功能区稻米产业的提升工作。他不仅利用自身专业知识为种粮大户们做好农业生产中的技术指导,还积极利用自身资源帮助他们开展产后销售。
据了解,马屿天井垟引进的示范品种“泰两优1332”是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温州市农科院)副研究员马国华最新选育的水稻新品种,也是浙江选育的唯一一个两系一级米品种,系浙江省育种攻关30周年代表品种之一,曾荣获2019浙江“好稻米”金奖及评分最高产品、2019瓯越“好味稻”金奖及评分最高产品。其米粒小巧玲珑,形态饱满,米饭洁白如玉,细腻柔滑,醇香甘甜,有弹性,炒饭不粘连,煮粥浆汁如乳,口感极佳,是不可多得的高端优质大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泰两优1332”在瑞安市天井垟成功推广,将为当地农民、粮企、米商增收提供有力支撑。